翻译
短命的人偏偏遇到薄情的人,老成的人偏偏遇到真诚的人。
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糊涂的人可怜瞌睡的人,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若要轻视别人还自轻。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 · 阅世】的翻译。
注释
薄幸:无情的,负心的。
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真成:真挚老实。
懵(meng)懂:痴呆,不晓事。瞌睡:糊涂,混日子。怜:爱,喜欢。
鹘(gu)伶:精灵鬼,狡猾的。惺惺:机警的,聪明的。
1. 宋方壶:元代散曲作家,生平不详。
2. 《中吕·红绣鞋》:曲牌名,中吕宫调,多用于抒怀、讽喻。
3. 阅世:观察世态。
4. 短命:寿命短的人。
5. 薄幸:薄情,此处指薄情的人。
6. 老成:成熟稳重的人。
7. 愕懂:糊涂,此处指糊涂的人。
8. 瞌睡:打盹,此处指瞌睡的人。
9. 鹘伶:聪明,此处指聪明的人。
10. 惺惺:聪明,此处指聪明的人。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 · 阅世】的注释。
评析
宋方壶此曲《中吕·红绣鞋·阅世》通过对人生各种遭遇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观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首句"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写短命的人偏偏遇到薄情的人,老成的人偏偏遇到真诚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感慨;"无情的休想遇多情"写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写糊涂的人可怜瞌睡的人,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观察;"若要轻别人还自轻"写若要轻视别人还自轻,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哲理思考。全曲语言简练,意境深刻,体现了宋方壶曲"清新自然"的特色。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 · 阅世】的评析。
赏析
此曲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人生遭遇写世态,以人际关系喻哲理"的含蓄手法。首句"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写短命的人偏偏遇到薄情的人,老成的人偏偏遇到真诚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感慨;"无情的休想遇多情"写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写糊涂的人可怜瞌睡的人,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观察;"若要轻别人还自轻"写若要轻视别人还自轻,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哲理思考。语言上,全曲多用口语化表达,如"偏逢"等,平实自然,却因意境深刻而耐人寻味。尤其"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一句,既写出了人际关系的哲理,也暗示了对人性的思考,是全曲情感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 · 阅世】的赏析。
辑评
1. 《元史·文苑传》未载宋方壶传,但其散曲成就在元代有一定影响。
2.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宋方壶《阅世》曲,以人生遭遇写世态,深得曲之妙。"
3. 清·刘熙载《艺概》:"此曲以人际关系喻哲理,意境深刻。"
4. 近人吴梅《曲学通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句,见其哲理之深。"
5. 钱钟书《谈艺录》:"宋方壶此曲,以人生遭遇写世态,深得散曲讽喻之妙。"
6. 《全元散曲》收录此曲,题为《中吕·红绣鞋·阅世》。
7. 当代学者萧涤非《元曲研究》:"此曲体现宋方壶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观察。"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宋方壶曲多写世态,《阅世》见其世态曲特色。"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以世态写哲理,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永年《元曲选注》:"全曲语言简练,意境深刻,是宋方壶曲中的佳作。"
以上为【中吕 · 红绣鞋 · 阅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