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尘封的断弦琴,岁月悠悠流逝深。
遗言犹在耳边响,忌日更令人伤心。
阴阳隔路永幽邃,坟冢树木已成荫。
临风默然终无语,老泪纵横湿衣襟。
以上为【九月四日遣愁】的翻译。
注释
断弦琴:《吕氏春秋》载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恶日:忌日,《周礼·春官》“以凶礼哀死亡”
重泉:九泉,江淹《悼室人》“魂兮归重泉”
宰木:墓木,《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宰上之木拱矣”
耿无语:《诗经·邶风》“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以上为【九月四日遣愁】的注释。
评析
尘封的断弦琴,岁月悠悠流逝深。
遗言犹在耳边响,忌日更令人伤心。
阴阳隔路永幽邃,坟冢树木已成荫。
临风默然终无语,老泪纵横湿衣襟。
以上为【九月四日遣愁】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的艺术力量源于三重时间的交织:物理时间上,“岁月深”指向漫长的哀悼期;心理时间上,“遗言在耳”使过往瞬间永恒在场;自然时间上,“坟封宰木阴”显示草木荣枯与生命寂灭的对照。陶宗仪作为《南村辍耕录》作者,将史学家的时间意识融入诗学表达,其“老泪一沾襟”的结句,以“一”字收束所有复杂情感,与庾信《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的苍凉遥相呼应。全诗在四十字中完成从物象(琴)到心象(泪)的转换,见证元明易代之际文人个体命运与家国创伤的双重印记。
以上为【九月四日遣愁】的赏析。
辑评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南村此诗结响沉哀,‘临风耿无语’五字尤见风骨,较陆游《沈园》‘此身行作稽山土’更多岁月沧桑之感。”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陶宗仪悼亡诗融合史学笔法与骚人情韵,‘恶日倍伤心’的直白表述,打破传统悼诗含蓄范式,开明代性灵文学先声。”
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尘锁断弦琴’意象兼具《诗经·绿衣》的物存人亡之痛与伯牙绝弦的知音之恸,浓缩了元季遗民的双重精神困境。”
以上为【九月四日遣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