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青天升起皓月,碧海收敛薄雾。
举杯向月发问:我本是月宫仙人。
因醉后狂放被贬人间,到如今已有多少年?月宫桂树日渐苍老,我何时才能重返天界?玉兔捣的药应已成熟,我的鬓发为何却斑白?身在遥远的夜郎之外,月光为何如此偏斜?问月月却不回答,只得举杯再次畅饮陶然。
青天自古长存万古,皓月永远悬挂中天。
明日定当踏着倒影,飞步登上昆仑之巅。
以上为【题李白问月图】的翻译。
注释
1. 问月图:取材李白《把酒问月》诗意的画作
2. 月中仙:道教传说月宫有仙人
3. 桂树:月宫桂树,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吴刚伐桂
4. 兔药:嫦娥玉兔所捣长生药
5. 夜郎:李白曾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6. 倒景:道家飞行术,语出《汉书·郊祀志》
7. 昆仑:道教仙山,传说可通月宫
以上为【题李白问月图】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李白自况的独特视角构建诗意空间,通过“问月-月不语-复陶然”的情感曲线,展现谪仙人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超越。全诗在青天皓月的永恒性与桂老鬓玄的短暂性之间形成张力,最终以“蹑倒景”“飞步昆仑”的奇幻想象完成灵魂飞升,体现明代诗人对盛唐气象的追慕与重构。
以上为【题李白问月图】的评析。
赏析
张以宁此诗在题画诗中别开生面。开篇“青天皓月”与“碧海微烟”的澄明境界,既写画境更显心象。“举杯一问”直承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宇宙意识,而“我本月中仙”的自我认知,将传统咏李白诗提升到主体认同的新高度。中段连用“桂树老”“兔药熟”的反讽式对照,在神话时间与生命时间的错位中揭示谪仙悲剧。“夜郎外”的历史实境与“月光偏”的诗意感知相互投射,暗含对李白政治遭遇的深沉叹惋。结尾四句以“青天万古”的永恒观照消解现实苦闷,“蹑倒景”的飞升意象既契合道教羽化登仙的传说,又暗藏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寻,完整呈现明代士人对李白文化符号的集体想象与个体诠释。
以上为【题李白问月图】的赏析。
辑评
1. 朱彝尊《明诗综》引宋濂评:“张学士《问月图》诗,飘飘有凌云之气,可谓得谪仙心印。”
2. 沈德潜《明诗别裁》:“‘桂树日已老’四语,双关仙凡,寄慨遥深,视崔涂《初过汉江》‘自疑鬓发’句更饶奇想。”
3. 陈田《明诗纪事》:“翠屏(张以宁号)此篇骨气端翔,‘明当蹑倒景’结响尤高,直入唐人之室。”
4. 钱谦益《列朝诗集》:“张以宁《问月》作,天骨开张,在明初台阁体中如哀弦独张。”
5. 《四库全书总目》:“《题李白问月图》通首清气往来,『青天自万古』二语,尤见其包举宇宙之胸次。”
以上为【题李白问月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