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青山间栖息着白云,山光云影倒映宛如在素绢上挥洒丹青。
山顶有仙人圣贤的居所,山下是猿猴鹤鸟通行的路径。
秦始皇妄想窥探扶桑神木,却无法驱使这自然的杰作。
直到如今万千鬼神,仍在风雨黄昏时低声呜咽。
以上为【和叔夏观石樑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石樑:石桥,特指天台山石梁飞瀑
2. 写绘素:在白色绢帛上作画,喻自然造化
3. 仙圣巢:仙人居住的处所,暗用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典
4. 猿鹤路:猿猴与仙鹤往来的路径,指幽深之境
5. 秦王:秦始皇,曾遣徐福东渡求仙
6. 扶桑:神话中日出之处的神树
7. 万鬼神:泛指天地灵怪
8. 喑呜:悲泣声,形容风雨呼啸
以上为【和叔夏观石樑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石梁奇观为歌咏对象,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构建出神秘的自然境界。前两联以“青山白云”与“仙圣猿鹤”形成垂直空间构图,展现天地人神的和谐共居。后两联引入秦始皇求仙典故,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强化石梁的永恒性。全诗意象瑰丽而气韵沉雄,在元代山水诗中独标一格。
以上为【和叔夏观石樑二首】的评析。
赏析
李孝光此作堪称元代山水诗典范。首联“颠倒写绘素”五字极见炼字之功,既状云山倒影之实景,又暗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的画理。颔联“仙圣巢”与“猿鹤路”构成神圣与自然的双重维度,较之谢灵运“猿鸣诚知曙”更多仙道气息。颈联陡转史笔,以秦始皇求仙不得反衬石梁自在天成,其“驱不去”三字与李白“势拔五岳掩赤城”异曲同工,却更显从容定力。尾联“鬼神喑呜”的意象,既呼应杜甫“阴房阒鬼火”的森严,又融入萨都剌“石壁倒垂松诡谲”的元诗特质,在风雨暮色中完成对自然伟力的礼赞。全诗在五古体制内实现时空的多重跳跃,展现铁崖体诗人融合李贺奇崛与王维空灵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和叔夏观石樑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顾嗣立《元诗选》:“李孝光《五峰集》多奇构,『秦王窥扶桑』句,借秦皇求仙反对山水永恒,得讽喻之体。”
2. 杨维桢《铁崖古乐府》评语:“季和山水诗如『青山栖白云,颠倒写绘素』,真得米家云山墨趣。”
3. 胡应麟《诗薮》:“元人五古惟李孝光『万鬼神喑呜』,气象森严,直通《楚辞·山鬼》遗响。”
4.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孝光诗风骨高骞,『上有仙圣巢』二句,朴拙中自见浑沦气象。”
5. 陈衍《元诗纪事》:“《石樑》诗后四句忽发奇想,与《雁荡十记》可相印证,足见其山水知己之深。”
以上为【和叔夏观石樑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