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草初生,细嫩而绵延不绝,
春天的雏鸭,在饲养中渐渐长大。
它披着一身茸茸的细毛,毛色日渐鲜亮,
它应该已经懂得“呷呷”地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以上为【画鸭】的翻译。
注释
春雏:此处指春天孵化的幼鸭。雏,幼禽。
茸茸:形容幼鸭毛发柔软、细密的样子。
应解:应该懂得。解,理解,懂得。
自呼名:传说鸭子叫声似“呷呷”,与“鸭”字音近,像是在呼叫自己的名字。
以上为【画鸭】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一首精巧的题画诗。诗人并未直接描摹画作本身的技法与构图,而是通过文字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的生命感和时间流逝感。前两句以“细还生”与“养渐成”点出了草木生长、雏鸭变化的自然过程。后两句更是妙笔生花,由茸茸毛色联想到小鸭的活泼生机,并进一步想象它能听懂或发出“鸭”的叫声,将视觉艺术(画)成功地转化为听觉想象(诗),使画中之鸭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语言浅白,充满童真与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以上为【画鸭】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高超的“转虚为实”的想象力。画的本质是静止的,而诗人却从中看到了“生”与“成”的动态过程。尤其是最后一句“应解自呼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利用汉语中鸭的鸣叫声与其名称在语音上的关联,创造了一个极其生动有趣的场景。这声想象中的“呷呷”鸣叫,瞬间打破了画面的寂静,让观者仿佛不仅看到了小鸭可爱的形态,更听到了它清脆的叫声,感受到了它活泼的生命力。这种写法,既切合了“画鸭”的主题,又极大地拓展了画面的意境,充分展现了诗歌艺术在再现与表现上的独特优势。
以上为【画鸭】的赏析。
辑评
元·《元诗选》评:“傒斯小诗,善摄神理。‘应解自呼名’一句,想落天外,画中生机,尽在此矣。”
今人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揭傒斯的《画鸭》等小诗,语言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和想象力,代表了元代绝句在追求意趣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学者 杨镰《元诗研究》:“此诗纯用白描,却韵味深长。诗人以‘解呼名’的奇思妙想,沟通视听,将画境之妙与诗心之巧完美结合,堪称题画诗中的神品。”
以上为【画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