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青山耸立着两座秀峰,溪水蜿蜒一派清澈。
乡土风俗保存着礼让古风,人际往来省却了送往迎来。
道路顺着山势高低穿行,田地随着节令早晚耕种。
家乡山林有如此美景,向南眺望总是牵动我的情怀。
以上为【奉题伯父双峯樵隐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奉题:敬辞,表示题写诗作
2. 伯父:指杨载伯父杨隐居
3. 双峯:指隐居地的两座山峰
4. 樵隐:樵夫与隐士,代指隐居生活
5. 一派:一条支流
6. 土风:当地风俗
7. 将迎:送往迎来
8. 家林:家乡园林
以上为【奉题伯父双峯樵隐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双峰""溪流"的自然意象开篇,通过"土风礼让"与"人事省迎"的人文描写,构建出理想化的隐逸图景。颈联"路逐高低""田随早晚"的工对,既展现山水田园的天然秩序,又暗含顺应天道的处世哲学。尾联"南望关情"的眺望姿态,在空间距离中注入深沉乡愁,体现元代南方士人隐于诗画的精神特质。
以上为【奉题伯父双峯樵隐四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魅力在于三重意境的和谐统一:首联以"双峰秀"的垂直构图与"一派清"的水平流向,形成山水立体的空间框架;颔联将自然景观转向人文观察,"存礼让"与"省将迎"既写实景又寄寓对淳朴世风的向往;颈联以"逐高低""随早晚"的动态描写,展现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尾联"南望关情"巧妙完成从客观描写到主观抒情的转换,使全诗在工稳的五律结构中流动着深沉情感。杨载通过简淡的语言与克制的抒情,将唐代王孟诗派的山水田园传统与元代隐逸文化相融合,其"路逐高低过"的行走体验,恰是元代文人"行万里路"创作理念的生动体现。
以上为【奉题伯父双峯樵隐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元·顾嗣立《元诗选》:"仲弘此诗,『土风存礼让,人事省将迎』,真得山林真趣,非深于隐者不能道。"
2.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七:"杨仲弘五律最工,『路逐高低过,田随早晚耕』,十字写尽山居行止之妙。"
3.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家林有如此,南望每关情』,与谢玄晖『有情知望乡』异代同慨,皆肺腑中语。"
4. 近人陈衍《元诗纪事》卷十三:"此诗颔联尤见元初遗民心态,『省将迎』三字,可作整个元代隐逸诗注脚。"
以上为【奉题伯父双峯樵隐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