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明亮的窗下读遍万卷书,写满细小的文字,如今眼睛已花,只看得见斑驳模糊的字迹。
一炷香燃尽,烟消火冷,半生漂泊已过,身体渐老,内心却终于得到闲适安宁。
以上为【和黄鲁直烧香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黄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友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2. 万卷明窗小字:形容长年勤奋读书、著述,在明亮窗下书写大量细小文字。
3. 眼花只有斓斑:因年老视力衰退,眼前字迹模糊,只见斑驳光影。“斓斑”原指色彩错杂,此处借指视觉模糊不清。
4. 一炷烟消火冷:一炷香燃尽,烟火熄灭,环境清冷,象征时间流逝与心境寂然。
5. 半生身老心闲:人生已过大半,身体衰老,但内心反而获得宁静与闲适。此句体现苏轼晚年参透世事、安于淡泊的心态。
以上为【和黄鲁直烧香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黄庭坚(字鲁直)唱和之作,共二首,此处所录为第二首。全诗以极简之笔,抒写人生暮年心境。前两句回顾勤学著述的过往,后两句转入当下静观焚香的情景,通过“眼花”“身老”与“心闲”的对照,表现出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超然与平静。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晚年淡泊明志、归于内省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和黄鲁直烧香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老者焚香静坐的形象,情感深沉而含蓄。开篇“万卷明窗小字”展现诗人早年苦读勤写的岁月,是知识积累与精神追求的象征;而“眼花只有斓斑”则陡转直下,道出年华老去、精力衰颓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时间的沧桑感,也凸显了生命不可逆的悲哀。后两句由外物转向内心,“烟消火冷”既是实景描写,也是心境的投射——繁华落尽,归于寂静。然而,“心闲”二字点出主旨:尽管身体老迈,但心灵已摆脱尘扰,进入一种澄明自在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凝练,寓哲理于日常细节之中,充分展现了苏轼“平淡中见深远”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和黄鲁直烧香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选注》(清代张道洽):“此诗语极平实,而感慨弥深。‘烟消火冷’四字,写尽晚年萧瑟,然结以‘心闲’,则又见其超然物外之致。”
2. 《宋诗钞》(吴之振等编):“东坡晚岁诗多归于冲淡,此作尤典型。不假雕饰,而情味自浓,所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者也。”
3. 《历代诗话》引纪昀评:“语似平淡,实含万千感慨。‘半生身老心闲’一句,足为东坡一生写照。”
4.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当作于元祐或绍圣年间,时苏轼屡经贬谪,心境趋于宁静。与黄庭坚唱和,多寄意于禅理与修养,此其一也。”
以上为【和黄鲁直烧香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