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地。秦关百二雄峙。燕头晋腹尾皋兰,龙蛇陆起。窥边猎火燎平原,黄沙红入无际。饮马窟,罴冢是。安危钧发悬系。
旌旆影靡鼓声沈,坏云崩垒。障亭落叶扫秋风,夜潮呜咽渝水。马茶见说久互市。甚渝盟、一蹴千里。锁钥丸泥何世。怅关门、牝铁宵飞,空说鞭石移山,渔歌里。
翻译
这险要形胜之地。
秦关百二雄峻耸峙。
燕地为头晋地为腹尾至皋兰,如龙蛇在大地崛起。
窥边烽火燎烧平原,黄沙与血色融成无际。
饮马窟所在,正是罴冢山。
国家安危系于千钧一发。
旌旗影颓鼓声沉没,坏云笼罩崩塌城垒。
障亭落叶扫过秋风,夜潮呜咽着渝水。
听说茶马互市已久。
为何背弃盟约、一瞬千里。
锁钥天险丸泥封关是何世?
怅望关门、牝铁夜间飞坠,空说鞭石移山神话,都付与渔歌之中。
以上为【西河 · 长城怀古,和清真】的翻译。
注释
和清真:步韵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清真为其号
秦关百二: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罴冢:山名,在今甘肃境内,古称“嶓冢”
丸泥:用王元“一丸泥封函谷关”典,喻天险可守
牝铁:指城门铁锁,化用《晋书》“洛阳门锁皆以铁镊之”
鞭石:秦始皇鞭石成桥传说,见《三齐略记》
以上为【西河 · 长城怀古,和清真】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长城意象为载体,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历史兴亡之思。上片“龙蛇陆起”的宏观视角与“黄沙红入”的惨烈特写形成强烈反差,中片“旌旆影靡”的衰败场景与“夜潮呜咽”的自然拟人暗相呼应。下片“马茶互市”的现实观察与“丸泥何世”的诘问构成今昔对比,结句“渔歌里”将历史沧桑归于平淡,深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髓。杨玉衔作为晚清词人,在步韵周邦彦的同时注入家国忧思,体现清末“词史”观念的深化。
以上为【西河 · 长城怀古,和清真】的评析。
赏析
全词采用“总-分-合”的三叠结构。首叠以地理纵览切入,“燕头晋腹”的拟物化描写赋予长城生命感;次叠转写军事溃败,“坏云崩垒”的意象组合极具视觉冲击;末叠“马茶互市”的现实关切与“丸泥何世”的历史追问交织,最终在“渔歌”中完成对雄图霸业的消解。杨玉衔巧妙将周邦彦金陵怀古的框架转化为长城咏史,其中“黄沙红入无际”暗指近代列强侵华,“牝铁宵飞”喻指国门洞开,在古典词体中注入时代忧患,体现了晚清“旧瓶新酒”的创作特征。
以上为【西河 · 长城怀古,和清真】的赏析。
辑评
夏敬观《忍古楼词话》:“杨铁夫《西河》和作,苍凉悲壮,直摩清真之垒。‘坏云崩垒’四字,写尽边塞沧桑。”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玉衔《西河·长城》一阕,‘黄沙红入’句奇警绝伦,盖融近代战史入词,非徒拟古者所能到。”
沈轶刘《清词菁华》:“铁夫此词三叠如层波叠浪,‘锁钥丸泥何世’一问,力透纸背,是为词史。”
叶恭绰《广箧中词》:“杨词《西河》下阕,于周姜格律中发挥新意,‘牝铁宵飞’喻国门失守,诚词家之诗史也。”
以上为【西河 · 长城怀古,和清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