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眩春昼,松柏傲霜时。春妍不必皆是,晚秀未为非。画斧河边瘴雾,叱驭关前险阻,马竭复人疲。胡不效侪等,趣取好官为。
翻译
桃李在春日白昼争奇斗艳,松柏却在霜寒时节傲然挺立。
春天的繁花未必都值得称道,晚开的秀木也并非不好。
你曾如持画斧的使者,穿越河边瘴雾;又似叱驭御车的志士,闯过关前险阻,以致马匹力竭、人亦疲惫。
为何不效仿同辈之人,去谋求显赫的好官职呢?
如今安居于此,众人皆乐,可歌咏而归。
异族毡裘、鴂舌之语充斥市井,而你却以经史典籍环绕自身。
秋夜月色清淡,亭外烽火影隐约;春日书斋宁静,风铃轻响,尚未听到杜鹃悲啼。
美酒岂会深藏于陋巷无人知?请莫说世间无人理解你!
以上为【水调歌头 · 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的翻译。
注释
1.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谥文靖,词风醇正,重义理。
2. 高才卿恭叔:高斯得,字不妄,号耻堂,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南宋官员、学者,与魏了翁交厚,“才卿”“恭叔”为其字或号。
3. 桃李眩春昼:桃李花开炫目于白昼,喻世俗显达者一时风光。
4. 松柏傲霜时:松柏经冬不凋,喻君子晚节弥坚。
5. 画斧:古时使者所持斧钺,象征权威,《汉书·王䜣传》有“绣衣持斧”。此处指高氏曾奉使或任要职。
6. 叱驭:典出《汉书·王尊传》,王尊为益州刺史,行至险阪,驭者惧不敢前,尊叱曰:“驱之!”后以“叱驭”喻不畏艰险。
7. 毡裘鴂舌:指北方或西南少数民族。“毡裘”为胡服,“鴂舌”语出《孟子》,喻语言难通,此处暗指南宋边地多民族杂居。
8. 铃索:古时官署或书斋檐角系铃,风动则响,用以警觉或添雅趣。
9. 杜鹃啼:杜鹃鸣声似“不如归去”,常寓羁旅思归或仕途失意之悲,此处“未听”显心境安定。
10. “美酒无深巷”:化用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反其意而用之,强调德才终将为人所知。
以上为【水调歌头 · 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的注释。
评析
魏了翁《水调歌头·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是一首融勉励、赞颂与自我坚守于一体的寿词。上片以“桃李”与“松柏”对比,肯定友人如松柏般晚成而坚贞的品格;继而回顾其历尽艰险(“画斧”“叱驭”喻指奉使或为官之艰),反问“胡不效侪等”,实则褒扬其不趋炎附势的操守。下片转写当下:虽处异俗包围(“毡裘鴂舌”),仍以书史自守;环境清寂(“月淡”“日静”),却无杜鹃催归之悲,显心境安然;结句化用“酒香不怕巷子深”,劝慰友人不必忧心不遇。全词用典精切,结构跌宕,语言典雅而气骨刚健,典型体现南宋理学家“重德轻位、以道自任”的士人精神。
以上为【水调歌头 · 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品格—经历—现状—慰勉”为脉络,层层递进。上片开篇即设自然意象对比:“桃李”虽妍而短暂,“松柏”虽晚而恒久,确立全词价值取向;继以“画斧”“叱驭”二典,浓缩友人宦海艰辛,而“马竭人疲”四字见其鞠躬尽瘁;反问“胡不效侪等”,表面质疑,实为激赏——正因其不屑“趣取好官”,方显高洁。下片转写退居生活:“毡裘鴂舌成市”点出边地环境之异,而“书史俨相围”则凸显文化坚守;“月淡秋亭”“日静春斋”以清冷静谧之景,衬托内心澄明;“未听杜鹃啼”尤为精妙,既避归隐之悲,又显从容之态。结句“美酒无深巷,莫道不吾知”以乐观收束,既慰友人,亦自励。全词融理学思想于词章,典故自然,对仗工稳(如“月淡”对“日静”),语言醇厚而不失清刚,是南宋理学词中情理交融的典范。
以上为【水调歌头 · 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的赏析。
辑评
1. 《全宋词》卷二百九十六(唐圭璋编):“了翁词多载道之言,此阕寿高斯得,以松柏比德,以书史自守,深得理学本旨。”
2.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魏鹤山《水调歌头》云‘美酒无深巷,莫道不吾知’,语似旷达,实含孤愤,宋季士夫之志也。”
3. 《宋史·魏了翁传》:“了翁与高斯得友善,尝以道义相勖,其词多箴规之意。”
4.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鹤山词质胜于文,然如‘松柏傲霜时’‘书史俨相围’等语,气骨崚嶒,非俗儒所能道。”
5.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此词次韵寿友,不落俗套,摒弃浮华祝颂,专重德业操守,体现南宋理学家词作的独特风貌。”
以上为【水调歌头 · 次韵高才卿恭叔见贻生日因以为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