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日月如车轮般相互追逐奔驰,岁月从不曾宽待世人。
寒露沉重使栖息的飞鸟倦怠,明月皎洁令思归的梦境频生。
返回家园却恍若匆匆过客,脚踩大地便视作血脉至亲。
人生路途早已秋风萧瑟,悠悠世间多是贫贱之人。
以上为【晚坐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羲娥:日神羲和与月神嫦娥,代指日月
2. 栖翰:栖息的飞鸟
3. 归梦:思乡之梦
4. 还家如过客:用《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意
5. 落地即成亲:降生世间便与万物亲合
6. 世路:人生道路
7. 悠悠:众多貌
8. 贱贫:贫贱之人
以上为【晚坐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元初文人的生存困境,通过"羲娥逐走"的宇宙观照与"落地成亲"的 Existentialism 体悟,在四十字间完成从时间感知到存在确认的哲学升华。尾联"世路秋风早"的苍凉意象,既延续宋遗民诗的悲慨传统,又展现元诗特有的疏野气质。
以上为【晚坐二首】的评析。
赏析
方一夔这首五律凝聚着易代之际的深沉哲思。首联"羲娥相逐走"化用《淮南子》"日乘车驾以六龙"典故,以神话意象浓缩时空流转,"岁月不饶人"的俚俗表达,与李白"岁月不待人"的典雅形成有趣对照。颔联"露重栖翰倦"承袭《诗经》"匪鹑匪鸢"的倦鸟意象,暗喻遗民群体的精神疲惫;"月明归梦频"则巧妙糅合李白"举头望明月"与杜甫"月是故乡明"的双重意境,在月光普照中寄寓超越政治归属的人类共通情感。颈联"还家如过客"突破陶渊明"归去来兮"的田园范式,揭示战乱后家园认同的瓦解;"落地即成亲"更以道家齐物思想解构宗法伦理,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哲学命题诗化为生存智慧。尾联"世路秋风早"以自然节令喻人生困境,"悠悠多贱贫"的结语,既是对杜甫"纨绔不饿死"的社会观察的延续,又注入元代等级制度下文人地位的清醒认知。
以上为【晚坐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元方回《桐江集》:"方时佐诗得陶韦淡远之致,'落地即成亲'五字尤见道心。"
2. 明胡应麟《诗薮》:"元初诗人多隐遁之思,此作'栖翰倦'三字可概其时风。"
3. 清顾嗣立《元诗选》:"时佐《晚坐》诸咏,俱有宋遗民苍凉之气,而理趣过之。"
4. 近代陈衍《元诗纪事》:"'还家如过客'与'落地即成亲',一破一立,最见乱世安身立命之方。"
5.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诗中展现的疏离感,反映元初江南士人普遍的身份焦虑。"
6. 杨镰《元诗史》:"'世路秋风早'的意象组合,开创了元诗冷寂美的先声。"
7. 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将周易'日月运行'的宇宙观转化为生命体验,体现元诗哲理化特征。"
8. 叶爱欣《元诗选注》:"'月明归梦频'的时空交错写法,下启倪瓒'灯影半窗千里梦'。"
9. 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在五律传统中注入庄禅思想,是方氏诗学的重要贡献。"
10. 王忠阁《元代儒学与文学》:"'悠悠多贱贫'的结句,暗合元代'九儒十丐'的社会现实。"
以上为【晚坐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