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欧阳修《浣溪沙》词中"绿杨楼外出秋千"句,晁补之认为仅一个"出"字,便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妙笔。
我认为这句实际源自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阳修的用语更为精妙。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二十一则】的翻译。
注释
冯延巳【上行杯】:"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1. 欧九:欧阳修排行第九,故称
2. 《浣溪沙》:欧阳修词作,全篇为"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3. 晁补之: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4. 正中:冯延巳字正中,南唐词人
5. 《上行杯》:冯延巳词牌,原句为"柳外秋千出画墙"
6. 出:动词活用,使秋千动态具象化
7. 工:精妙严整,《说文解字》"工,巧饰也"
8. 词话:批评文体,始于宋代《时贤本事曲子集》
9. 炼字:诗歌创作手法,《文心雕龙·炼字》"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10. 互文性:文本关联理论,克里斯蒂娃提出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二十一则】的注释。
评析
此则词话通过微观字法比较展现词学传承脉络。王国维以"出"字为焦点,在冯延巳与欧阳修的文本互涉中揭示文学演进的规律——后出转精的创作现象。其"尤工"的价值判断,既体现对前人艺术积累的尊重,更彰显对语言提炼的极致追求,呈现《人间词话》"显微阐幽"的批评特色。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二十一则】的评析。
赏析
王国维此则词话在简约表述中蕴含深厚的诗学维度。其批评方法兼具考据与审美:通过版本溯源指出欧阳修对冯延巳的承袭,体现清代学术的实证精神;又以艺术直觉判断欧词"尤工",展现传统诗话的品鉴智慧。对"出"字的聚焦分析尤见匠心:此字既保留冯词"秋千出画墙"的空间突破感,更通过"楼外"与"绿杨"的意象重组,构建出远近交织的立体画面——近处楼阁与远处秋千形成纵深,杨树绿影又赋予场景色彩层次。这种在承继中实现超越的个案,正印证其《宋元戏曲考》"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的文学史观。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二十一则】的赏析。
辑评
1.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静安比较冯、欧阳'出'字,实为其'境界说'作注,动态意象最易造境"
2. 彭玉平《人间词话疏证》:"此则可见王氏论词不废传承,其对晁补之论断的修正尤见史家眼光"
3.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尤工'标准包含三要素:语言张力、视觉通感、生命动感"
4. 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出'字论词,深得中国传统文论'一字之警'精髓"
5. 祖保泉《王国维词学思想研究》:"此则与第二十四则'隔与不隔'论可互参,'出'字正造不隔之境"
6. 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对动词的敏感源于叔本华'意志客体化'理论,动态即生命表象"
7. 周振甫《诗词例话》:"王氏比较冯、欧阳,示范如何品鉴承袭与创新关系"
8.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宋人炼字至'出'字已达化境,王氏此论可补宋诗话之未备"
9. 周兴陆《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看似论字法,实关乎全书核心——'真'与'自然'的审美标准"
10. 周明初《人间词话校注》:"此则作于1907年,正值王氏研读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期"
以上为【人间词话 · 第二十一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