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荷叶高低错落地卷曲着,石榴花依次绽放盛开。
只要内心有所欣赏、有所寄托,任凭岁月如何催逼,又何妨?
以上为【题何氏宅园亭】的翻译。
注释
1.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熙宁变法主导者,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2. 何氏宅园亭:指友人何某的私家园林亭台,具体何人不详,或为江宁士绅。王安石晚年常游访金陵名园,多有题咏。
3. 荷叶参差卷:荷叶初生,边缘内卷,高低不齐。“参差”形容错落之态,《诗经·关雎》有“参差荇菜”。
4. 榴花次第开:石榴花依序陆续开放。“次第”即依次、陆续,唐宋诗词常用语,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5. 但令:只要使得。“但”为“只”“仅”之意。
6. 心有赏:内心有所欣赏、有所寄托,指对自然、艺术或人生之美的感知与悦纳。
7. 岁月任渠催:“渠”为方言代词,意为“它”,指岁月。全句意为任凭时光流逝,我自安然。
8. 此诗体裁为五言绝句,属近体诗,押平声“十灰”韵(开、催)。
9. “卷”与“开”形成对比:荷叶尚卷,榴花已开,暗示初夏时节物候更替之微妙。
10. 王安石晚年诗多受禅宗与庄子影响,强调“心”的自主性,如《偶成》“渐老偏宜静,无营亦自闲”,与此诗意相通。
以上为【题何氏宅园亭】的注释。
评析
王安石《题何氏宅园亭》是一首典型的即景抒怀小诗。前两句写园中初夏景致:荷叶初展未舒,榴花灼灼盛开,一“卷”一“开”,动静相生,层次分明,展现自然生机;后两句陡然转议,以“但令心有赏”点出主旨——只要心灵有所寄托、有所审美之乐,便可超然于时光流逝之外。全诗仅二十字,却由景入理,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体现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后融通儒释道、追求内心自足的哲思境界。此诗风格冲和澹远,迥异于其早年政治诗的峻切,展现了荆公诗风的另一面。
以上为【题何氏宅园亭】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极简之笔,写极深之理。首句“荷叶参差卷”取静景,状荷叶初生之态,含蓄内敛;次句“榴花次第开”转动态,写榴花盛放之姿,热烈鲜明。一绿一红,一敛一放,色彩与节奏对比强烈,却和谐共存于园亭一隅,暗喻自然之包容与生命之律动。后两句“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如哲人语录,戛然而止,却余味无穷。诗人不惧年光流逝,并非因不知老,而是因“心有赏”——此“赏”既是审美之悦,亦是精神之安顿。在历经政治风云之后,王安石将生命重心转向内在世界的丰盈,此诗正是其“退而求其志”的真实写照。全诗语言朴素如口语,却意境高远,深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神髓,堪称宋人理趣诗中的清雅之作。
以上为【题何氏宅园亭】的赏析。
辑评
1.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晚年诗律尤精,寓至理于平淡,如‘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可谓得风人之旨。”
2.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荆公晚年诗,虽短章,皆有味外之味。‘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写物之工,不在少陵下。”
3.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半山小诗,清婉有致,‘岁月任渠催’一语,超然物表,真得自在三昧。”
4.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六(论绝句):“荆公此二十字,景中含理,理不碍景,宋人绝句之最上乘者。”
5. 钱钟书《宋诗选注》:“王安石这类小诗……把禅宗的‘安心’和道家的‘齐物’融合在日常景色里,‘心有赏’就是‘心不动’。”
以上为【题何氏宅园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