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四更时分青山吐月,皎洁月光为谁而明。
隐逸之人赴我约会,静坐等待北斗玉绳横斜。
野桥多已木板残断,山寺旁有隐秘小径。
今夜究竟是何时夜,仿佛梦中游历化城。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四更:凌晨1-3时,《颜氏家训》"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2. 玉绳:北斗斗柄三星,《春秋元命苞》"玉衡北两星为玉绳"
3. 微行:隐蔽小径,《史记·秦始皇本纪》"微行咸阳"
4. 化城:佛教喻指幻化之城,《妙法莲华经》"有一导师,以方便力化作一城"
5. 幽人:隐士,《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山吐月"的奇特意象破题,通过"皎皎为谁明"的天问式沉思,构建出超越时空的哲学对话。苏轼巧妙运用"幽人赴约"的虚拟情境,在李白"举杯邀明月"的独酌外,别创主客交融的玄妙境界。尾联"梦中游化城"的佛典化用,将现实山水升华为心灵幻境,体现其融通三教的思想特质。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是其《江月五首》组诗的开篇。首句"山吐月"炼字绝妙,既承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动态生成,又以"吐"字赋予山体生命气息,暗合《周易·系辞》"天地氤氲"的化生理念。"皎皎为谁明"的诘问,既延续屈原《天问》"日月安属"的宇宙思辨,又注入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存在追问,却以"幽人赴约"的意象将玄理转化为诗意邂逅。中二联"野桥断板"与"山寺微行"的实景描写,既展现黄州荒僻的地理特征,又以残损意象隐喻贬谪处境,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绝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尾联"今夕何夕"化用《诗经·唐风·绸缪》的古老句式,却以"梦中游化城"的佛典收束,将现实苦难转化为《金刚经》"如梦幻泡影"的宗教体验,这种将儒者忧患、道家超脱与佛家空观熔铸一炉的笔法,正是苏诗"出新意于法度"的典范。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起句奇绝,『山吐月』三字,古今绝唱。通首幽玄缥缈,直通《骚》《雅》。」
2.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幽人赴我约』五字,真能写出月下神理。与《后赤壁赋》『孤鹤横江』同一意境,皆谪居时超然物外之作。」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篇当与《记承天寺夜游》参看。『坐待玉绳横』即『庭下如积水空明』注脚,然诗境较散文更觉简远。」
4. 陈衍《宋诗精华录》:"『四更山吐月』二十字,可抵一篇《月赋》。后四句由实入虚,化景物为禅悦,此坡公独绝处。」
以上为【江月五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