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早已忘却在成都度过的十年往事,却因你的到来,不免勾起深藏的思念。
只能托付泪水洒向江阳,遥寄故土。
故乡的山川想必依旧美好如初,可我这个孤身漂泊的游子,内心终究感到悲凉。
宴席上你并未察觉我的离愁别绪,而我送你归去后,定会肝肠寸断。
唯有殷勤劝酒,再饮尽这杯离别的酒觞。
人生如寄,身躯如同旅舍般流转不定,哪里才是我的故乡呢?
以上为【临江仙 · 送王缄】的翻译。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後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後」句,名《雁後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後阕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後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後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後主词之前後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後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後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後换韵、後阕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後阕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後,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耆卿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王缄:龙榆生笺:「彊邨先生曰:『按本集《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既行送之》,施注:「王箴字元直,东坡夫人同安君之弟也。」王缄未知箴否。』」
江阳:傅子立注:「江阳,江北也。水北为阳。」
故山:《东坡外集》作「故人」。
无肠:傅子立注:「《广记》:『祖价遇鬼,鬼作《思家》诗云:「佳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刘尚荣按:「见《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四·〈鬼·祖价〉》,出《会昌解颐录》,『佳』原作『家』。」《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四·〈鬼·祖价〉》:「进士祖价,咏之孙也。落第後,尝游商山中,行李危困。夕至一孤驿,去驿半里已来,有一空佛寺,无僧居,价与仆夫投之而宿。秋月甚明,价独玩月,来去而行。忽有一人,自寺殿後出,揖价共坐,语笑说经史,时时自吟。价烹茶待之,此人独吟不已。又云:『夫人为诗,述怀讽物。若不精不切,即不能动人。今夕偶相遇,後会难期,辄赋三两篇,以述怀也。』遂朗吟云:『家住驿北路,百里无四邻。往来不相问,寂寂山家春。』又吟:『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又吟:『白草寒路里,乱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诗讫,再三吟之。夜久,遂揖而退。至明日,问邻人,此前後数里,并无人居,但有书生客死者,葬在佛殿後南冈上。价度其诗,乃知是鬼。为文吊之而去。出《会昌解颐录》」
「此身如传舍」句:傅子立注:「《汉书》:『平恩侯许伯入第,盖宽饶贺之。酒酣,宽饶仰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刘尚荣按:「详见《汉书·卷七十七·盖宽饶传》。」龙榆生笺引《汉书·盖宽饶传》:「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毕属目卑下之。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宽饶不说,卬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1. 临江仙: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2. 王缄:苏轼妻子王弗的弟弟,即苏轼的妻弟。
3. 成都:此处代指眉山,苏轼故乡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靠近成都,古人常以大城代指附近地区。
4. 十载:苏轼自嘉祐元年(1056年)离开家乡赴京应试,至写此词时(约1081年,元丰四年)已约二十五年,“十载”为虚指,言时间久远。
5. 凭将:凭借、托付之意。
6. 江阳:长江之北,此处泛指长江流域,可能指黄州附近的江段,亦可理解为泪洒江水,寄托思念。
7. 故山:故乡的山,指眉山。
8. 孤客:作者自谓,因贬谪在外,孤独无依。
9. 离觞(shāng):离别的酒杯。
10.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的旅舍,比喻人生短暂,身体如暂时寄居之所。
以上为【临江仙 · 送王缄】的注释。
评析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东坡爱妻王弗自至和元年嫁到苏家以後,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东坡於婚後五年开始宦遊生涯,王弗便在东坡身边充当贤内助。东坡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於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治平二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东坡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衹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东坡,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东坡没有一年不在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东坡盘桓数日,东坡得知「故山好在」,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於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豐。东坡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種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在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在东坡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幾分暖意,而现在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於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後,愁肠皆已断尽,以後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在藉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於言表。结尾两句,东坡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本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天瑞篇》云:「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次仲《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东坡词说》)
这首《临江仙·送王缄》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借送别友人王缄(苏轼妻弟)抒发深切的思乡之痛与人生漂泊之感。词中情感层层递进,由友情触发乡情,由现实感伤引向人生哲思。表面写送别,实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宦海浮沉、羁旅孤寂的深刻体悟。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结尾“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以设问收束,将个体命运置于宇宙苍茫之中,极具感染力。
以上为【临江仙 · 送王缄】的评析。
赏析
此词开篇即以“忘却成都来十载”起势,看似淡然,实则埋下伏笔——所谓“忘却”,正是难以忘怀的反语。因王缄的到来,触动了苏轼尘封已久的乡愁。王缄不仅是亲人,更是来自故乡的信使,他的出现让苏轼无法再压抑内心的思念。“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情感喷薄而出,泪水虽不能传至故土,却随江水流向远方,象征思念的绵延不绝。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形成强烈对比:故乡山水安然无恙,而游子却身陷困顿,形影相吊。这种物是人非、人不如物的感慨,加深了悲凉色彩。下片转入送别场景,“坐上别愁君未见”写出作者隐忍的情感——连最亲近的人也未能完全体会他的痛苦,更显孤独之深。
“归来欲断无肠”极言离别之痛,夸张中见真情。随后“殷勤且更尽离觞”,以劝酒掩饰悲伤,是典型的苏轼式豁达与无奈交织的表现。结句“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升华主题,将个人遭遇上升为对人生本质的追问。身体如旅馆,灵魂无处安放,故乡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归宿。这一问,道尽千古游子之痛,也映射出苏轼在政治失意、家庭变故后的深刻迷茫。
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融亲情、乡情、人生感慨于一体,体现了苏轼词“情真意切,自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临江仙 · 送王缄】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由送别而引发乡思,由乡思进而感叹人生如寄,层层深入,感情真挚动人。”
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清代朱彝尊语:“‘此身如传舍’二句,语似平淡,实含无限悲慨,非阅历深者不能道。”
3.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指出:“苏轼此词将个人身世之感与普遍人生体验结合,具有超越时代的哲理意味。”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词中‘孤客自悲凉’与‘何处是吾乡’,正是黄州时期苏轼心境的真实写照,既有儒家的执着,又有佛老的超脱。”
5. 《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结句设问作收,余味无穷,堪称东坡词中思乡主题之代表作。”
以上为【临江仙 · 送王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