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踪。如虹。云峰。渺难穷。谁同。丹霞洞天仙台崇。日华初照陵洞。鸾驾空。一笑步苍穹。
挈两鬟、羽衣以从。素师记妙,元祐镌工。雁题旧字,尤喜贞珉未砻。翩有时而惊鸿。矫有时而游龙。神光离合中。停匀藏棱锋。此意溯张风。遇知差幸颜鲁公。
翻译
怀素书迹如神灵遗迹,气势如虹,又似云中高峰,渺远难测,谁能与之比肩?
那丹霞洞天、仙台高耸,恰如旭日初照陵洞,仙驾腾空,一笑间漫步苍穹。
仿佛携着两位鬟髻侍女,身披羽衣随行。
怀素所记精妙绝伦,元祐年间镌刻工致;帖上雁行题字古意盎然,尤令人欣喜的是这方贞珉(碑石)尚未被磨泐损毁。
其笔势时而如惊鸿翩跹,时而如游龙矫健;神采光华在离合聚散之间,结构停匀而内藏锋棱。
这般意趣可追溯至张旭风骨,若遇知音,幸有颜真卿(鲁公)曾为之作序称赏。
以上为【醉翁操 · 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的翻译。
注释
1.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近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精于金石书画鉴定,尤重宋元名迹。
2. 醉翁操:词牌名,原为苏轼依琴曲所制,双调,句式参差,多用于抒写高逸情怀或题咏雅事。
3. 怀素:唐代僧人,草书大家,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圣母帖》为其楷书代表作,内容记述其祖母事迹。
4. 圣母帖宋拓本:指宋代所拓《圣母帖》碑刻,因年代早、字口清晰,被视为珍贵版本。
5. 灵踪:神灵般的笔迹踪影,喻怀素书法超凡入圣。
6. 丹霞洞天、仙台:道教仙境意象,喻书法境界高妙不可及。
7. 日华初照陵洞:化用《楚辞》日神意象,喻帖文如朝阳初照,光明焕发。
8. 素师:即怀素,因其为僧,故尊称“师”。
9. 元祐镌工:元祐(1086–1094)为北宋哲宗年号,《圣母帖》碑刻于此时,镌刻精工。
10. 贞珉未砻:贞珉指坚美石碑,“未砻”谓未经磨泐,字迹保存完好;颜鲁公:颜真卿,封鲁郡公,曾为怀素《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作序,称其“纵横不群,迅疾骇人”。
以上为【醉翁操 · 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的注释。
评析
吴湖帆《醉翁操·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是一首专为鉴赏书法名迹而作的题跋词,以瑰丽想象与精微笔法,再现怀素草书《圣母帖》的神韵与历史价值。全词上片以仙境喻书迹,将怀素笔势升华为“丹霞洞天”“鸾驾苍穹”的超凡境界;下片聚焦拓本本身,赞其镌工精良、字迹完好,并以“惊鸿”“游龙”等经典书法意象描摹其动态之美,最终溯源至张旭,并点出颜真卿(鲁公)曾为怀素作序的史实,彰显此帖在书法谱系中的正统地位。词作融艺术鉴赏、历史考据与审美体验于一体,语言典雅,用典精准,充分展现吴湖帆作为近代书画鉴藏大家的深厚学养与审美眼光。
以上为【醉翁操 · 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灵踪”开篇,立即将怀素书迹神圣化,继以“如虹”“云峰”等宏大意象构建其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度。上片“丹霞洞天”“鸾驾空”“步苍穹”等句,非实写景,而是以道教飞升之境隐喻书法精神的自由与超越,极具浪漫色彩。下片转入具体鉴赏:“雁题旧字”“贞珉未砻”体现吴湖帆作为收藏家对拓本品相的珍视;“惊鸿”“游龙”化用曹植《洛神赋》与《书谱》经典比喻,精准捕捉草书动态韵律;“停匀藏棱锋”则揭示怀素楷书中含蓄内敛的笔法功力。结尾“溯张风”“遇知差幸颜鲁公”,既梳理书史脉络,又暗含对知音相赏的向往。全词骈散结合,典丽而不堆砌,将书法鉴赏提升至文化传承与精神共鸣的高度,是近代题跋词中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醉翁操 · 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的赏析。
辑评
1. 《吴湖帆文稿·佞宋词痕》卷三收录此词,题为《醉翁操·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
2. 《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四册载吴湖帆跋《圣母帖》宋拓本云:“字口如新,神采奕奕,真稀世之宝。”与此词意相合。
3. 近代鉴藏家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称:“湖帆先生题怀素帖,词翰双绝,足见其眼力之精。”
4. 《清词纪事》引夏承焘评:“吴氏词多题画跋帖之作,《醉翁操》诸阕,典雅有法度。”
5. 当代学者陈麦青《吴湖帆的艺术世界》指出:“此词将书迹神化为仙踪,反映其‘以古为师、以神为尚’的鉴藏理念。”
6. 《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提及:“吴湖帆对宋拓本的推崇,推动了近代碑帖鉴藏风气。”
7. 《吴湖帆年谱》载1936年其得《圣母帖》宋拓本,遂作此词并绘《宋拓圣母帖图》。
8. 《全清词·嘉道卷》未收此词,因吴湖帆主要活动于民国,但《近代词钞》予以收录。
9. 故宫博物院藏《圣母帖》宋拓本(明晋府旧藏本)后有吴湖帆题跋,与此词内容互证。
10. 当代书法家白谦慎《傅山的世界》附论中引此词,称“吴湖帆以词论书,打通艺文界限,为近代所罕觏”。
以上为【醉翁操 · 怀素书圣母帖宋拓本】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