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这个地方只有一片繁茂的古树林,
道路两旁处处都是充足的清凉树荫。
行旅之人在炎热的盛夏酷热难当,
一走到这里,清凉的微风忽然就吹满了衣襟。
以上为【早行五首】的翻译。
注释
惟多:只有很多。惟,通“唯”。
足清阴:充足的清凉树荫。
行人:行路之人,包括诗人自己。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泛指盛夏。
满襟:吹满了衣襟。襟,古代指衣的交领,后指衣服的前幅。
以上为【早行五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记录了诗人夏日早行途中一片古树林所带来的片刻清凉与惬意。全诗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前两句以平静的叙述,勾勒出古树林清阴“处处足”的客观环境,为后文做铺垫。后两句笔锋一转,先以“九夏热如火”极写夏日行旅的普遍艰辛,营造出燥热的氛围;随即以“到此清风忽满襟”与之形成巨大反差,一个“忽”字,将清凉之感带来的瞬间惊喜与身心舒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由苦到乐、由热到凉的瞬间转变,不仅突出了古树林的可贵,也体现了诗人善于从日常旅途中发现并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情趣。
以上为【早行五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强烈的感官对比与瞬间的心理捕捉。
意境的巧妙营造:诗人并未对古树林本身进行过多描绘,而是通过行人的主观感受来侧面烘托其价值。他先以“热如火”的触觉感受,将读者带入盛夏行路的典型困境,建立起一个“热”的意境。随后,用“清风满襟”这另一重触觉感受,瞬间将其打破,建立起一个“凉”的意境。这一热一凉的急速转换,使读者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那份突如其来的清爽与喜悦,意境塑造十分成功。
语言的质朴与力量:全诗语言浅白如话,毫不雕琢,却极具表现力。“热如火”是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比喻,通俗而形象;“清风忽满襟”的“忽”字,是诗眼,它生动地传达出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感,使得整个画面由静变动,充满了动态的生机。这种“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正体现了宋诗追求“平淡”而意蕴深远的审美趣味。
哲理的微妙寄托:在浅层的叙事之下,此诗亦可引发更深层的联想。那一片“古树林”可以看作是自然恩赐的象征,也可以隐喻人生旅途中所能寻得的片刻安宁与精神庇护所。在尘世奔波的“热恼”中,能找到这样一处“清阴”获得解脱,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耐人寻味。
以上为【早行五首】的赏析。
辑评
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湖山集〉提要》:“芾为诗才力富健,而出以平淡……如《早行》诸作,皆自抒胸臆,无意求工,而自然洒落,有陶渊明、白居易之风。” 此评从吴芾的整体诗风着眼,认为其诗风平淡自然,并将此类《早行》诗与陶渊明、白居易的诗风相联系。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吴康肃(吴芾谥号)诗,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如‘行人九夏热如火,到此清风忽满襟’句,眼前景,心中情,一语道出,便成绝唱。” 此评精准地指出了吴芾诗歌“真而不朴”的特点,并盛赞此诗后两句善于捕捉并表达瞬间的真切感受。
以上为【早行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