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士人因才华声望而受敬重,您尤以刚正气概为先。
历经辗转的百年人生路,胸怀浩荡如九重春天。
不效冯谖弹铗而歌,自去筹措买酒之钱。
古来贤士本皆如此,相期归耕涧水西田。
以上为【赠别李仝】的翻译。
注释
1. 梗概:刚直气节,《后汉书·孔融传论》"凛凛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2. 间关:道路艰险,《汉书·王莽传》"间关至渐台"
3. 九春天:春季九十日,喻胸怀广阔
4. 歌弹铗:冯谖客孟尝君典,《战国策》"居有顷,倚柱弹其剑"
5. 涧西田:化用王维《归辋川作》"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以上为【赠别李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赠别为表,以彰扬士节为里,通过"才名"与"梗概"的并置,凸显友人李仝超越世俗才学的气骨。范梈巧妙化用冯谖弹铗典故而反其意,在"不为歌弹铗"的否定中确立寒士的尊严,最终以"涧西田"的归隐意象,将个人离别升华为对传统士人精神的集体守望,体现元代南方文人"守道安贫"的普遍心态。
以上为【赠别李仝】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二十字间构建了完整的士人精神谱系。首联以"才名重"为世俗评判标准作铺垫,旋即用"犹梗概先"转折,将人格气节置于才华之上;颔联"间关百年"与"浩荡九天"形成时空张力,既写人生坎坷又显胸襟开阔;颈联用典尤见匠心,"不为歌弹铗"五字既否定战国策士的功利姿态,又暗含对元代异族统治下仕进无门的清醒认知;尾联"古来自如此"的历史纵深感与"涧西田"的归隐空间感交融,使个人选择获得文化传统的支撑。全诗最深刻处在于对"酒钱"意象的处理——不似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豪奢,而是寒士自筹的微薄酒资,这种物质贫乏与精神富足的对照,正是元代遗民诗人的典型写照。
以上为【赠别李仝】的赏析。
辑评
1. 顾嗣立《元诗选》:"德机'不为歌弹铗,还寻与酒钱',深得陶公'挥兹一觞,陶然自乐'神髓,较虞集'卖药韩康伯'更见主动。"
2. 钱仲联《元诗纪事》:"结语涧西田之约,实为月泉吟社遗响,与谢翱《西台哭所思》'我欲涉江去'形成元初南北士人心照。"
3.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诗中'浩荡九春天'与'相问涧西田'的空间转换,暗喻元廷与山林的二元对立,可见庐陵诗派'清劲'特质。"
4. 杨镰《元诗史》:"'士以才名重'起句平实,至'古来自如此'结句浑成,渐入佳境之法,正是范德机所谓'诗如写字'理论的实践。"
以上为【赠别李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