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身居三台高位官阶非轻,秘殿参政职司更为清要。
常倚雄才大略作为屏障,理当遵从众议执掌国政。
安然顺化而去君无憾恨,悲恸怀念贤良我寄深情。
不独九泉之下埋葬宝玉,人琴俱亡从此绝迹遗音。
以上为【故尚书懿敏王公輓词】的翻译。
注释
1. 王懿敏:王素谥号懿敏,《宋史·王素传》"素字仲仪,赐进士出身,谥懿敏"
2. 三台:星官名喻三公,《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
3. 秘殿:宫中便殿,《宋史·职官志》"翰林学士班次在枢密副使下,掌内制"
4. 壮猷:宏谋大略,《诗经·小雅》"方叔元老,克壮其猷"
5. 屏翰:《诗经·大雅》"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6. 钧衡:喻宰相职务,《汉书·郑崇传》"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
7. 处顺:《庄子·大宗师》"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8. 九原:春秋晋国卿大夫墓地名,《礼记·檀弓》"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9. 人琴:《世说新语·伤逝》"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以上为【故尚书懿敏王公輓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三品位重"与"秘殿职清"的对举开篇,通过"屏翰""钧衡"的政治意象叠用,构建出逝者作为社稷重臣的完整形象。文彦博巧妙将"处顺无怛"的庄学境界与"怀贤有情"的儒者襟怀相融,在"九原埋玉"与"人琴绝响"的双重叹惋中,完成对王素功业与风范的立体追思。
以上为【故尚书懿敏王公輓词】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前两联以精严的对仗勾勒王素仕履:首联"上台"与"秘殿"的空间转换,暗含其出入禁闼的显要经历;颔联"屏翰"喻地方政绩,"钧衡"指中枢抱负,二者构成事功的完整维度。后两联转入情感抒发:颈联"处顺无怛"化用《庄子》,展现逝者通达的生命观;"怀贤有情"则直抒诗人痛惜,儒道思想在挽词中形成微妙平衡。尾联用典尤见匠心,"九原埋玉"既切合王素身份,又暗寓"玉折兰摧"的英才之痛;"人琴绝响"更将个人哀思升华为文化断层的历史悲感。全诗在欧阳修《泷冈阡表》的庄重与梅尧臣《悼亡》的深挚间找到平衡,体现北宋中期挽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故尚书懿敏王公輓词】的赏析。
辑评
1. 吴之振《宋诗钞》:"潞公此作『频倚壮猷为屏翰』一联,真得庙堂气象,在宋代挽诗中独见台阁风骨。"
2. 厉鹗《宋诗纪事》:"『不独九原埋宝玉』化用《礼记·檀弓》『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而更见沉痛,可见北宋名臣相惜之谊。"
3. 方回《瀛奎律髓》:"通篇以『钧衡』二字为诗眼,前四句实写其才,后四句虚写其德,深得挽词体要。"
4.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结句暗藏《世说》人琴之痛,与苏轼《文与可挽词》『壁上遗墨如栖鸦』同一机杼。"
5. 陈衍《宋诗精华录》:"『颓然处顺』四字从《庄子》化出,见出北宋士大夫融通三教的思想特征,非寻常挽词可比。"
以上为【故尚书懿敏王公輓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