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您要回归东里的故园,而我却要前往西州。此时,枫叶荻花点缀着楚地的清秋。
乌篷船转眼就要调头离去,暮云低垂,江树漠漠,落日余晖洒在送别的沙洲。
您此去瞿塘峡,风高浪急,路途险恶。我宁愿您像那些逐利的商人一样,在此地多作停留。
期盼来年晚春时节,在那松江笠泽,我们能履行旧约,一同游玩。
以上为【眼儿媚 · 和八窗叔韵送之】的翻译。
注释
和八窗叔韵:依照“八窗叔”(其人事迹不详,当为李曾伯的友人或同僚)原词的韵脚作词。
公归东里我西州:东里,春秋时郑国子产所居地,后泛指故乡。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东晋时为扬州刺史治所,后泛指西边的州郡或任所。此句言两人各奔东西。
枫荻:枫叶与芦荻,均为秋季典型植物。白居易《琵琶行》有“枫叶荻花秋瑟瑟”之句。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乌樯:黑色的桅杆,代指船。
转首: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船将启程。
沙头:沙滩边;江岸。
瞿唐: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首,以水势险恶著称。
风涛恶:风浪险恶。
贾胡留:贾胡,经商的胡人。《汉书》载,胡商为牟利,不惧险远,但也会因惜命而停留。此处反用其意,是说我宁愿您像那些懂得避险的商人一样,暂且留下。
松江笠泽:松江,即吴淞江。笠泽,太湖的别称,亦指吴淞江。此处泛指江南水乡,应是词人与友人约定同游之地。
以上为【眼儿媚 · 和八窗叔韵送之】的注释。
评析
主题:这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绘秋日别景与预想险途,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不舍,并寄予了重逢的约定,情感真挚而复杂。
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以“枫荻”、“暮云”、“江树”、“落日”等典型的秋日意象,渲染出萧瑟、苍凉的离别氛围。
虚实结合:下片由实写眼前之景,转为虚写友人将经的“瞿唐风涛”,拓展了词境,深化了担忧之情。
用典贴切:“贾胡留”化用《汉书·段会宗传》中“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亦足以过雁门之贾胡”的典故,委婉地表达希望友人避险保身的关切。
以上为【眼儿媚 · 和八窗叔韵送之】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在送别题材中显得情意尤为深长,其动人之处在于情感表达的层次与力度。
苍茫的别景与无力的挽留: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楚江秋别图。起句“公归东里我西州”,以平淡的叙述交代了离别的事实与方向,蕴含着身不由己的无奈。紧接着的“枫荻楚天秋”,将这种无奈置于一个广阔而萧瑟的时空背景中,立时渲染出浓郁的伤感。“乌樯转首”一句,写出了离别在即的惊心与短暂。而“暮云江树,落日沙头”的结景,如同一个电影长镜头,将离人的身影定格在苍茫的暮色里,不言情而情自深。
深切的忧虑与反常的期盼:词的下片情感陡然加强。词人不再含蓄,而是直抒胸臆,点出友人前路的险恶——“瞿唐此去风涛恶”。这里的“瞿唐风涛”,既是实指旅途的艰险,也暗喻了仕途的风波与人生的坎坷。正因如此,词人才发出“宁愿贾胡留”的呼喊。这一句用典精妙,它打破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常规勉励,以一种看似不合情理(宁愿你像逐利的商人一样畏险停留)的方式,表达了超越世俗功名、唯愿友人平安的至深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美好的约定与精神的慰藉:在表达了极度的担忧之后,词的结尾转而指向未来。“明年春晚,松江笠泽,归约追游”,词人为这次悲伤的离别,预设了一个明媚而温暖的结局。这个约定,不仅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抚慰,更是二人友谊地久天长的见证。它让全词在低回哀婉之后,升起了一抹亮色,给人以希望。
以上为【眼儿媚 · 和八窗叔韵送之】的赏析。
辑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李曾伯《可斋词》,气概雄浑,是南宋中期能手。其《眼儿媚·送八窗叔》下阕云:‘瞿唐此去风涛恶,宁愿贾胡留。’痴情至语,可谓呕出心肝。末句‘归约追游’,弥见真挚。”
(评点:况周颐盛赞李曾伯词风,并特别指出“宁愿贾胡留”一句是发自肺腑的至情之语,评价极高。)
《四库全书总目·可斋杂稿提要》:
“曾伯奏议之文,曲折畅达,诗词才气纵横,不甚修饰词藻,而真切之意自现。《眼儿媚》等小令,亦复情深意远。”
(评点:四库馆臣从李曾伯的整体创作风格着眼,认为其诗词不以辞藻取胜,而以真切感人,这首《眼儿媚》正是“情深意远”的代表。)
现代学者 唐圭璋《全宋词简编》:
“此词写秋日送别,上片结句‘暮云江树,落日沙头’,以景结情,苍茫无极。下片‘宁愿贾胡留’句,反用典故,担忧之情,溢于言表,足见交谊之厚。”
以上为【眼儿媚 · 和八窗叔韵送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