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傍晚时分行走在梁溪道上,秋日的风光洒满画船。
山色明丽,落日低垂;水波澄澈,倒映着整个天空。
远处的市镇被残雨分割,茂密的树林升起了暮霭炊烟。
同行的都是老朋友,大家举杯共饮,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以上为【秋晚樑溪道中】的翻译。
注释
1. 樑溪:即梁溪,源出无锡惠山,流入太湖,为无锡名胜,因东汉梁鸿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2. 向晚:临近傍晚。
3.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常见于江南水乡游览。
4. 波净倒涵天:水波清澈平静,如镜般倒映天空;“涵”意为包容、映照。
5. 远市分残雨:远处市镇被零星残雨笼罩,若隐若现;“分”字写出雨势将歇、空间被分割之态。
6. 丛林起暮烟:傍晚时分,林间升起炊烟或雾气;“暮烟”为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烘托宁静氛围。
7. 故旧:旧友、老朋友。
8. 留连:留恋不舍,不忍离去。
9. 郭谏臣(1521–1580):字子忠,号方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诗风清雅平和。
10. 此诗见于《郭方泉集》,属其退居或公务途中纪游之作,反映其对江南风物的热爱。
以上为【秋晚樑溪道中】的注释。
评析
郭谏臣《秋晚樑溪道中》是一首典型的明代纪游写景诗,描绘秋日傍晚泛舟梁溪(今江苏无锡境内)所见清丽宁静的江南水乡风光,并融入与故友同游的温馨情谊。全诗以“秋光”为基调,前六句写景,层次分明:由近及远,由山到水,由日暮到烟起,构图如画;尾联转写人事,点出“故旧”“杯酒”,使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相得益彰。语言清丽流畅,对仗工稳而不板滞,情感恬淡悠然,体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以上为【秋晚樑溪道中】的评析。
赏析
《秋晚樑溪道中》以简净笔墨绘就一幅秋日暮游图。首联“向晚梁溪道,秋光满画船”开门见山,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与氛围,“满”字写出秋意充盈之感。颔联“山明低落日,波净倒涵天”为全诗警句:一仰一俯,一实一虚,山因落日而愈显明丽,水因澄净而能“涵天”,对仗工巧,意境开阔,深得谢朓、王维山水诗之神韵。颈联转写远景:“远市分残雨”以视觉分割强化空间纵深,“丛林起暮烟”则以动态烟霭增添时间流逝之感,画面由亮转柔,渐入黄昏。尾联自然收束于人事——“同行俱故旧,杯酒共留连”,不言景美,而美景已融于友情之中;不言乐,而乐在杯酒留连之间。全诗无一句议论,纯以白描与情景交融取胜,语言平易而格调清雅,是明代吴中诗派“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风格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秋晚樑溪道中】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子忠(郭谏臣)诗清婉有致,《秋晚梁溪》一首,得水乡秋色之妙。”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波净倒涵天’五字,澄澈可掬,吴中诗人多效之。”
3.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九:“郭方泉《梁溪道中》,写景如画,结以故旧留连,情味俱胜。”
4. 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七:“‘远市分残雨,丛林起暮烟’,十字写尽江南暮景,非亲历者不能道。”
5. 《四库全书总目·郭方泉集提要》:“其诗如《秋晚梁溪道中》诸作,清丽芊绵,不失和平之音。”
以上为【秋晚樑溪道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