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
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
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
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
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
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
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
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
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
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
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
圣叹”二字何义,
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
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
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
杜诗、《
西厢》、《
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馀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
西厢》、《
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
先生解
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
惨祸。临刑
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
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
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
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
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
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
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
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