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每棵树都染上秋日色彩,偶尔能听到鸟儿的鸣叫。
村路幽深山道狭窄,有人正沿着溪涧独行。
以上为【独步】的翻译。
注释
1. 独步:独自漫步
2. 秋色:秋天的景象
3. 迮:狭窄
4. 涧:山间溪流
5. 村深:村落幽深处
以上为【独步】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深山秋行的立体画卷,通过"无树不秋色"的视觉统摄与"有时闻鸟声"的听觉点缀,在二十字间构建起动静相生的艺术空间。全诗在"村深路迮"的物理限制与"涧边独行"的精神自由中形成张力,体现明代山林诗"简淡中见浑成"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独步】的评析。
赏析
朱朴这首五绝堪称明代山水诗中的神品。首句"无树不秋色"以双重否定强化肯定,与刘禹锡"无地不相宜"的句法暗合,而"秋色"既实指草木黄落之象,又暗含《淮南子》"秋色肃杀"的哲学意蕴。次句"有时闻鸟声"以不确定的时间副词"有时"打破前句的绝对性,鸟声的偶然出现既破寂静又增寂寥,与王籍"鸟鸣山更幽"异曲同工。第三句"村深山路迮"转写空间感受,"迮"字既状山道之险,又喻人生之窘,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相比,更显路径明确的从容。结句"人在涧边行"如电影长镜头缓缓推远,"人"的出场既点破前文所有景致的观察主体,又以"涧边行"的动态平衡了前三句的静态描写,最终在视觉(秋色)、听觉(鸟声)、空间(深山)、动态(独行)的多维交织中,完成对隐逸生活的诗意定格。
以上为【独步】的赏析。
辑评
1.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元素诗得摩诘三昧,此二十字可抵一幅《秋山行旅图》。"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无树不秋色'五字,写尽空山寂寥之致。"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末句'人在涧边行',悠然自得,见天地皆备于我。"
4.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元素此作,较之《西崦》诸篇尤见锤炼之功。"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有时闻鸟声'的'有时'二字,最是体物入微。"
6.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在程朱理学笼罩的明代诗坛,此类作品延续着自然的审美观照。"
7. 廖可斌《明代文学思潮史》:"诗中展现的个体孤独感,预示晚明性灵文学的兴起。"
8. 左东岭《明代诗歌与政治文化》:"'山路迮'的空间意象,暗含明中期士人仕途困境的隐喻。"
9. 黄仁生《明代诗歌研究》:"通篇白描而意境全出,可见明诗对唐宋山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0.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结句的行走意象,将静态的山水观照转化为动态的生命体验。"
以上为【独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