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石径险峻仿佛中断,篱笆束缚似要倾斜。
异样山花如溪边少女鬓发,竹林深处隐现野老人家。
朝阳初升承天恩般晴霁,迂回山路笑我客途差池。
温暖云絮轻盈自然消散,片片依傍着头巾纱冠。
以上为【建德馆中次戴司寇韵】的翻译。
注释
1. 建德馆:明代驿馆,位于浙江建德
2. 戴司寇:指刑部尚书戴珊,明代弘治朝名臣
3. 畦樊:田畦篱笆,喻世俗束缚
4. 纡途:迂回曲折的道路
5. 巾纱:明代士人冠饰,代指官身
以上为【建德馆中次戴司寇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险径幽景写宦途感悟,通过山水意象与人文符号的巧妙对应,构建出世途艰辛与自然慰藉的双重意境。首联“石径险疑断”暗喻仕路坎坷,“畦樊缚欲斜”象征官场束缚;颔联“异花溪女鬓”的清新与“深竹野人家”的隐逸,形成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尾联“暖云轻自散”的逍遥,最终在“片片傍巾纱”的物我交融中达成精神解脱,展现明代士大夫在仕隐间的典型心态。
以上为【建德馆中次戴司寇韵】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空间叙事中暗含精神升华的轨迹。首联以“险疑断”“缚欲斜”的危殆意象,投射出仕途如履薄冰的集体焦虑;颔联突然转入溪女野老的田园图景,在“异花”“深竹”的幽邃中开辟出心灵避难所;颈联“新旭荷天霁”的曙色与“纡途笑客差”的自嘲,形成天意垂怜与人力有限的鲜明对照;尾联尤见匠心,“暖云轻自散”既写物理现象,更喻示名利心的消解,而云絮傍巾纱的微妙画面,将自然物与官服并置,暗示唯有将世俗身份融入自然秩序,方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全诗在八句内完成从困顿到超脱的心灵历程,体现明中期台阁诗人向性灵诗风的过渡特征。
以上为【建德馆中次戴司寇韵】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公度(张吉字)此诗‘异花溪女鬓’五字,艳而不佻,较温岐‘鬓云欲度香腮雪’更得天然韵致。”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暖云轻自散,片片傍巾纱’二句,物我两忘,神与境会,直追王孟遗响。”
3.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纡途笑客之语,既见宦海沉浮之慨,复显超然物外之姿,得宋人理趣而不堕理障。”
4. 陈田《明诗纪事》:“张侍御诗多讽喻,此篇尤见蕴藉,险径畦樊之喻,深得《离骚》‘悔相道之不察’遗意。”
以上为【建德馆中次戴司寇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