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细草平沙前白鹭翩跹,骊珠永远映照水天相接处。
何人曾懂得仿效陈蕃悬榻待客?今日我初效王子猷雪夜访戴。
万壑寒云缭绕群山美如画,五湖明月相伴长夜静似年。
不知范蠡如今身在何处?想要向着沧茫烟波询问计然。
以上为【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的翻译。
注释
戴山人:隐士戴某(山人指隐士)
南步村:东南沿海村落,具体待考
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颌下,喻珍贵事物
悬陈榻:用东汉陈蕃为徐稚设榻典故,表礼贤
访戴船:用《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典故
计然:范蠡之师,春秋著名谋士
以上为【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的注释。
评析
此诗展现明代士人隐逸与济世的双重情结。首联以“细草平沙”“骊珠照水”构建空明意境,暗喻高士品格;颔联连用“陈蕃下榻”“雪夜访戴”二典,既彰主客相得之谊,又显魏晋风度;颈联“万壑寒云”“五湖明月”在空间扩张中注入时间永恒感;尾联“问计然”的结穴,将隐逸情怀升华为对历史智慧的追寻,折射出晚明士人“隐而求济”的典型心态。
以上为【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的评析。
赏析
本诗艺术特色在于三重意象系统的交响:自然意象(白鹭-寒云-明月)营造出澄澈的隐逸空间,典故意象(陈榻-戴船-范蠡)构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道,哲学意象(骊珠-沧波)则承载着对永恒价值的追问。诗人巧妙运用视觉推移手法——从近景“细草平沙”到中景“万壑寒云”,再到远景“五湖明月”,最终融入“沧波”的无限之境。尾联以“不知”“欲问”的未定语气作结,既保持诗歌的开放性,又暗含对现实出路的迷茫,这种“悬而未决”的收束方式,正是晚明士人精神困境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的赏析。
辑评
清·朱彝尊《明诗综》:“尚鹏诗多澹远之音,‘万壑寒云山似画’句尤得王孟遗响”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结联用范蠡计然事,见用世之志未尝忘也”
《四库全书总目》:“其诗托意深微,‘骊珠长照’之语,可窥其志节”
以上为【东游泛海会戴山人于南步村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