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版本二:
小莲刚刚开始拨动琵琶的琴弦,乐声清越仿佛要划破碧蓝的天空。那分明是深闺绣阁中幽深的怨恨,全都通过曲调传达出来。她肌肤如玉般莹润,发髻如蝉翼般轻巧,在华美的窗前弹奏。今晚的月色似乎有意追随人间,与这美人争相比美,仿佛在比谁更明媚动人。
以上为【诉衷情 · 小莲初上琵琶絃】的翻译。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後用为词牌。本是情辞。唐温飞卿取《离骚》「众不可戸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後人据毛平圭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句,改名《桃花水》;张芦川以因黄山谷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贺方回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东泽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又名《诉衷情令》。《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韦端己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此调前阕多平仄字不拘者,後阕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调名下题作「琵琶女」。曹树铭校编《东坡词》云:「按东坡此类词,多在题内书名,同时写明谁属,从无直呼小名如此词者。颇疑此系晏小山之佚词。无论如何,非东坡词。」并将该词编入「误入词」卷内。姑录以备考。
小莲:龙榆生笺:「杜樊川《朱坡》诗:『小莲娃欲语,幽笋稚相携。』」
「弹破碧云天」句:傅子立注:「《诗话》:『郑还古《赠柳将军家妓》诗:「眼看《白纻曲》,欲上碧云天。」』」刘尚荣按:「出《古今诗话》,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三》引《古今诗话》:『郑还古博士东都闲居,与柳将军往还。柳富有家姬,郑与笑语,柳知不怪也。郑将入京,柳饯之,郑赠姬诗曰:「冶艳出神仙,歌声杂管弦。眼看《白纻曲》,欲上碧云天。未拟生裴秀,如何知郑玄?莫教金谷水,横过坠楼前。」柳见诗,曰:「俟荣归,当为遣充贺礼。」及除国子博士,柳遣姬入京师,至嘉祥驿而郑已物故,柳甚悼之。』。」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句:龙榆生笺:「杜子美《咏怀古迹》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肤莹玉:傅子立注:「宋玉《神女赋》:『温乎如莹。』又曰:『苞温润之玉颜。』」刘尚荣按:「见《文选·卷十九·宋玉〈神女赋〉序》。」
鬓梳蝉:傅子立注:「《古今注》:『魏文帝宫人慕琼树始制蝉鬓,望之缥眇如蝉翼,故号为蝉鬓。』」刘尚荣按:「详见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眇如蝉,故曰蝉鬓。』『慕』,原作『莫』,後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同崔文。」
绮窗前:毛本作「依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句:傅子立注:「『素娥』,月也。『婵娟』,姿好貌。唐人诗:『姮娥若没坏春思,因甚随人不奈何。』」刘尚荣按:「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称素娥,以月白故也。六臣注《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集于素娥後庭。』李周翰注:『娥,羿妻常娥也,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素娥」。言照耀帝王之台,后妃之庭。』」龙榆生笺:「李义山《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寒,月中霜里斗婵娟。』」
1. 小莲:歌女名,或为泛指年轻女子,此处应为苏轼身边侍妾或家伎,常见于其诗词中。
2. 琵琶弦:弹拨乐器琵琶的琴弦,代指演奏琵琶。
3. 弹破碧云天:形容琵琶声高亢清越,仿佛能穿透蓝天,极言音乐之动听与穿透力。
4. 绣阁:女子居住的精美楼阁,指代深闺。
5. 幽恨:深藏内心的哀怨情绪。
6. 肤莹玉:皮肤洁白光润如玉。
7. 鬓梳蝉:发髻梳得像蝉翼一样轻盈美观,形容女子发式精致。
8.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户,象征富贵人家的居所。
9. 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
10. 故故随人,似斗婵娟:今晚的月亮似乎特意跟随人影,像是要和美人比美。“故故”意为特意、屡次;“婵娟”原指姿态美好,此处指美人。
以上为【诉衷情 · 小莲初上琵琶絃】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诉衷情》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小莲”的女子弹奏琵琶的情景,借音乐抒写深闺幽怨,并巧妙融入月色之美,形成人、乐、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婉约,既表现了女子的才情与哀愁,又通过“素娥斗婵娟”的想象,提升了整体的审美格调。虽为短制,却层次丰富,情感含蓄而深远,体现了苏轼在婉约词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以上为【诉衷情 · 小莲初上琵琶絃】的评析。
赏析
此词虽短,却结构紧凑,意象丰美。上片以“小莲初上琵琶弦”开篇,点出人物与动作,“弹破碧云天”一句极具张力,用夸张手法写出琵琶声的高亢清澈,令人如闻其音。接着“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将音乐与情感结合,揭示乐声背后的情感内涵——那是深闺女子难以言说的幽怨,借琵琶倾诉而出,使听者动容。
下片转写人物形象:“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三句勾勒出一位容貌秀美、妆饰精致的女子形象,静态描写中蕴含无限风韵。结尾三句则宕开一笔,引入自然景象——今夜明月似有情,紧紧相随,仿佛要与美人一较高下。这种拟人化的处理,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性,也使整首词由人间之美延伸至天地之间的审美对照,意境为之开阔。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亦能写出如此婉约细腻之作,说明其词风多样,艺术表现力极强。此词虽无激烈情感宣泄,但含蓄蕴藉,余味悠长,堪称宋代小令中的佳作。
以上为【诉衷情 · 小莲初上琵琶絃】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通过琵琶声写女子幽恨,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显示出苏轼驾驭婉约风格的深厚功力。”
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清代朱彝尊语:“此词清丽可诵,‘弹破碧云天’五字,有气冲斗牛之势,而结处柔婉生姿,刚柔并济。”
3. 唐圭璋《全宋词词话》指出:“‘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设想新奇,月与人争妍,倍觉妩媚,非东坡不能为此语。”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词写伎人弹琵琶,声情并茂,末以月比人,翻出新境,可见苏词题材之广、笔法之活。”
以上为【诉衷情 · 小莲初上琵琶絃】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