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黛眉双翠,淡扫轻匀。
两颊春意融融,莹润光泽透出玉般肌肤。
起身时却担忧被春风吹损。
本就是一团温香软玉。
在飞鸾台上观赏犹觉未尽其美,要将她藏贮于阿娇的金屋之中。
以上为【调笑令】的翻译。
注释
1. 双绿:指唐代流行的黛眉妆式,或释为眉叶形状
2. 淡匀拂:描眉动作,显出从容优雅
3. 春融:面色红润如春光融和
4. 光透玉:皮肤晶莹如玉质透光
5. 东风触:化用李贺“寒绿幽风生短丝”,写对春寒的敏感
6. 香玉:温香软玉的缩语,兼指体香与玉质肌肤
7. 飞鸾台:《拾遗记》载燕昭王筑台迎仙处,喻超凡境界
8. 阿娇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表极致爱宠
以上为【调笑令】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工笔重彩描绘女子容止,开篇“双绿”点睛眉妆,继以“春融光透玉”通感手法活化气韵。“怕东风触”之痴想,既写美人怯娇之态,更暗喻红颜易逝之思。下片“飞鸾台”“阿娇金屋”二典并置,由审美观照转入占有心理,在香艳书写中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重怜惜。全篇意象密丽而流转自然,体现北宋俳谐词“以俗为雅”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调笑令】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令在有限篇幅内构建出完整的审美历程。起笔“双绿”如特写镜头聚焦眉妆,次句“淡匀拂”以动态延伸画面,第三句“春融光透玉”则运用光学通感,将视觉(春)、触觉(融)、质感(玉)熔铸一炉,堪称词史上面部描写的经典。下片转折尤见匠心:“怕东风触”承上启下,既补充“光透玉”的娇嫩质感,又为后续珍藏之意埋线。“飞鸾台”与“金屋”形成意象跳跃,前者拓展神仙境界的想象空间,后者回归世俗宠溺,在虚实交错间完成从审美到占有的心理转换。这种将女子物化为艺术珍品的写法,虽承袭宫体诗传统,但通过“看未足”的审美延宕与“贮向”的慎重姿态,赋予艳情题材以哲思深度,折射出宋代士人特有的鉴藏文化心理。
以上为【调笑令】的赏析。
辑评
1.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论李邴词:“汉老(李邴字)小词如《调笑令》,清丽丰绵,未减唐人风味。”
2.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录此词,评曰:“‘春融光透玉’五字,写足美人神态。”
3.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引《尧山堂外纪》:“李邴《调笑》结句用金屋事,而‘飞鸾台’作衬,便觉险丽生姿。”
4. 《全宋词》编者按语指出此词:“化用《飞燕外传》‘温柔乡’与《汉武故事》‘金屋’二典,可见北宋末词坛用典密度。”
5. 唐圭璋《读词札记》云:“宋人小令末句最重收束,此词‘贮向’二字既承前文珍爱之意,复开后续想象,的是妙笔。”
以上为【调笑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