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西鄂之地蕴藏着通达的智慧,南阳郡中独享美誉德音。
玉卮般的文章辞采富丽,铜浑天仪凝聚深邃思虑。
忽然感慨今日已非往昔,往昔光辉不复见于今。
夕阳下墓碑渐渐暗淡,秋风吹过古树如诉如吟。
唯可叹息九泉之下的你,终究未能实现经世济民之心。
以上为【过张平子墓】的翻译。
注释
1. 张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创制浑天仪、地动仪
2. 西鄂:汉代县名,属南阳郡,张衡籍贯
3. 德音:语出《诗经·豳风·狼跋》“德音不瑕”,指美誉
4. 玉卮:玉制酒器,喻张衡《二京赋》等辞赋作品
5. 铜浑:铜制浑天仪,张衡改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6. 丰碑:指张衡墓前碑碣,暗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丰碑下柩”典
7. 穷泉:九泉之下,语出潘岳《悼亡诗》“之子归穷泉”
8. 羡鱼心: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喻未竟之志
以上为【过张平子墓】的注释。
评析
此诗借凭吊东汉张衡墓,通过“玉卮浮藻”与“铜浑积思”的意象对举,在文学与科技的双重维度中构建起对才士的全面礼赞。尾联“羡鱼心”的典故运用,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升华为对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观照,体现初唐诗歌由六朝咏物向盛唐言志转型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过张平子墓】的评析。
赏析
骆宾王此诗在初唐怀古诗中独具匠心。首联以地理空间开篇,“西鄂”“南阳”的并置既标定墓主籍贯,又通过“该通理”“擅德音”的评赞,构建起张衡作为通儒的形象框架。颔联精妙捕捉张衡的双重成就:“玉卮浮藻”以酒器溢美喻其文学华彩,暗合《文心雕龙·丽辞》 “浮藻联翩”的评骘;“铜浑积思”则将其科学创造提升至哲学沉思高度。颈联突转时空感悟,“今日昔”与“昔时今”的回文式表达,在语言的自我指涉中完成古今对话。尾联“日落”“风来”以景结情,古木的吟啸既是自然声响,更是历史余音。结句“羡鱼心”用典尤见功力,既暗合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的归隐之思,又注入诗人自身“十年不调”的仕途悲慨,在双重重叠的怅惘中,奏出初唐寒士群体共同的心声。
以上为【过张平子墓】的赏析。
辑评
1. 明·张燮《骆侍御全集》:“‘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十字,写尽平子两绝,较之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更为凝练。”
2. 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此诗作于宾王闲居齐鲁时,结语‘终郁羡鱼心’实自抒其‘宝剑思存楚’之志。”
3. 清·屈复《唐诗成法》:“前半赞平子,后半自寓,‘日落’‘风来’句景中带情,最为凄断。”
4.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忽怀今日昔’一联,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四语,皆初唐时间意识觉醒之表征。”
5.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末二句用《淮南》语而反其意,谓平子虽负才学,终未得大用,盖宾王自伤亦所以伤平子也。”
以上为【过张平子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