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丈青翠悬崖如削成般陡立,
一江落日余晖似熔金般灿烂。
白鸥自在来往原本毫无机心。
管它什么风波都听之任之。
别浦鱼儿肥美正堪细切作脍,
前村酒浆醇美不妨重新斟满。
千年往事早已沉入江底无声。
闲来管甚家国兴亡为了什么。
以上为【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的翻译。
注释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一作“渔父词”。
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江流最狭之地。历代南北征战,多在此渡江。后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渡江攻刘繇,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浑帅师取吴,南朝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渡江趣建康,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韩擒虎济师破陈,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曹彬渡江取南唐,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虞允文邀击金主完颜亮南犯之师,均在此地。
一川:一片。
落日熔金:宋·廖世美《好事近·夕景》:“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宋·李清照《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碧。”
选甚:不论甚么。
风波一任:宋·李献民《云斋广录·唐御史》:“御史唐介挈家渡淮,至中流忽有大风,波涛泛滥,舟人甚恐,以为不免饲鱼鳖矣。公乃朗吟诗云:‘圣宋非狂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日暮,舟济南岸,众乃欣然。”
别浦:河流流入江海之处。
闲管兴亡:宋·苏轼《将军树》:“不会人间闲草木,豫人何事管兴亡”。
则甚:做甚、做什么。
采石: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长江畔,虞允文曾在此大破金军
削翠:形容陡峭山崖如刀削,翠指青绿山色
熔金:语出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状夕阳映江景象
白鸥无心:化用《列子》鸥鹭忘机典故
选甚:宋人口语,管什么之意
别浦:偏远的江河口岸
鱼肥堪脍:用晋代张翰“莼鲈之思”典故
则甚:宋人习语,做什么之意
以上为【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的注释。
评析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 虞允文以一万兵力与四万金军激战采石矶,打败金军。但因朝廷议和,虞允文被迫离开相位,调任四川宣抚使,死在任所。辛稼轩于淳熙五年过采石矶,以渔父口吻作此词,明为宽慰虞允文,实则抒不平之气。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下阕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此词以“戏作”为名,在渔父传统的隐逸主题下暗藏深沉悲慨。上片以“削翠”“熔金”的壮丽意象开篇,却以“白鸥无心”陡然收束,在极动与极静间展现内心挣扎;下片表面写鱼美酒醇的闲适,终以“闲管兴亡则甚”的反语作结,形成情感的巨大逆转。全词在逍遥表象下涌动着悲愤潜流,构成辛词特有的“刚柔并济”风格。
以上为【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表面是传统的渔父咏叹,内里却充满词人特有的张力。上片写景极具视觉冲击:“削翠”显其险峻,“熔金”见其壮美,两者共同构建出采石矶作为古战场的雄奇背景。而“白鸥无心”的插入,既是对《庄子》“无机心则鸥鸟不避”的化用,更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本欲如鸥鸟忘机,却难舍家国忧思。下片用典尤见深沉:“鱼肥堪脍”暗含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归的典故,但辛弃疾反用其意,暗示自己无乡可归的窘境;“千年往事”既指采石矶过往的历史风云,更暗含三十年前虞允文在此大破金军的辉煌胜利,与当下偏安局面形成尖锐对比。结尾“闲管兴亡则甚”以江南口语入词,在看似洒脱的质问中,实包含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沉痛,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异曲同工,共同奏响了南宋爱国词人的心灵强音。
以上为【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的赏析。
辑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稼轩《西江月》‘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愈无聊愈愤慨,倔强中见姿态。”
近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此词作年莫考,观‘采石’‘兴亡’语,当是闲居带湖时经过采石所作。表面超脱,实悲愤无极。”
近人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渔父词不同于前人处,在以英雄之笔写隐逸之志,‘落日熔金’四字,仍是沙场气象。”
以上为【西江月 ·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