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哉!吾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
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可爱哉!吾国民。可爱哉!吾国民。芸芸哉!吾种族。黄帝之胄尽神明,浸昌浸炽遍大陆。
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君不见,地球万国户口谁最多?
四百兆众吾种族。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
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沈黑扬光晶。君不见,朅来欧北天骄骤进化,宁容久扃吾文明。
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轰轰哉!我英雄。汉唐凿孔县西域,欧亚抟陆地天通。
翻译
第一章
浩瀚壮阔啊!我中华。
世界最大洲中的最大国度,二十二行省凝聚成一家。
物产丰饶沃土冠绝大地,天府之国的雄称绝非虚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且崛起,何况我庄严宏伟的中华。
凝聚我们的团体,振奋我们的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腾飞天下谁可匹敌。
可爱啊!我国民。
可爱啊!我国民。
第二章
昌盛繁茂啊!我种族。
黄帝后代尽是英才,日益昌盛遍布大陆。
纵横万里皆是兄弟,一脉同胞自古相连。
君不见,地球万国谁家人口最众?四万万之众是我族裔。
凝聚我们的团体,振奋我们的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腾飞天下谁可匹敌。
可爱啊!我国民。
可爱啊!我国民。
第三章
文采斐然啊!我文明。
五千余载历史悠远,光辉相继绵延不绝。
圣人开创贤者传承代代相继,涤荡黑暗绽放光芒。
君不见,近来欧洲北地猛锐急骤进化,岂容长久封锁我文明。
凝聚我们的团体,振奋我们的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腾飞天下谁可匹敌。
可爱啊!我国民。
可爱啊!我国民。
第四章
功业辉煌啊!我英雄。
汉唐凿通西域设郡县,欧亚连通天地交泰。
每论黄祸令其战栗,百年噩梦震惊西戎。
君不见,博望侯定远侯的芳踪已传千古,时势造就后起的我辈英雄。
凝聚我们的团体,振奋我们的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腾飞天下谁可匹敌。
可爱啊!我国民。
可爱啊!我国民。
以上为【爱国歌四章】的翻译。
注释
1. 泱泱哉:宏大壮阔貌,语出《史记》“泱泱乎大风也哉”
2. 廿二行省:清末行政区划,包括内地18省与东北3省及新疆
3. 天府雄国:《战国策》称秦国“天府之国”,此转化现代国家概念
4. 堂矞:庄严宏伟,出自扬雄《太玄经》“堂矞楙楙”
5. 芸芸哉:众多貌,《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6. 四百兆:四亿人口,清末中国人口约数
7. 彬彬哉:文质兼备,《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绳绳:连续不绝,《诗经》“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9. 朅来:近来,李白《感遇》“朅来荆山客”
10. 黄祸:西方对亚洲崛起的恐惧心理,梁启超在此反用其意
以上为【爱国歌四章】的注释。
评析
此组诗以四重维度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每章以感叹词开启形成咏叹调式结构。首章从地理空间确立“最大国”定位,通过英日崛起的对比激发危机意识;次章以种族人口数量奠定民族共同体基础;第三章以文明历史长度应对西方进化压力;末章借英雄史诗召唤历史主体精神。全诗采用“复沓—递进”的乐章结构,通过“结我团体,振我精神”的副歌式重复,打造出具有仪式感的启蒙话语体系,体现梁启超“诗界革命”中“新意境”与“新语句”的融合实践。
以上为【爱国歌四章】的评析。
赏析
作为梁启超“诗界革命”的代表作,这组《爱国歌》在古典形式中注入现代性内核。四章分别对应民族认同的四大支柱:疆域、人口、文明与英雄,形成完整的民族国家建构逻辑。首章开篇“泱泱哉”的呼告直接《尚书》典谟体,却将“廿二行省”等现代行政概念纳入诗语,创造性地实现传统天下观向现代国土观的转换。次章对人口数量的强调,折射出近代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但“黄帝之胄”的表述又巧妙衔接传统华夷之辨。第三章处理古今文明关系最具辩证思维:“圣作贤述”的传承谱系与“欧北天骄”的进化压力形成张力,而“浸濯沈黑”的隐喻暗示文明自我更新的可能。末章英雄叙事展现独特的历史观:张骞、班固的西域功业被重构为全球化先声,“黄祸”话语经反写成为民族自信来源。全诗每章后半部分的固定复沓,既借鉴《诗经》重章叠句的乐感,又接近现代进行曲的副歌结构,通过语言节奏的重复强化,成功打造出具有动员力量的启蒙仪式文本。
以上为【爱国歌四章】的赏析。
辑评
1. 康有为《梁启超诗集序》:“任公《爱国歌》四章,以《三百篇》之体,熔铸泰西思想,开维新诗派之先河。”
2.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梁任公《爱国歌》气魄雄浑,其‘二十世纪新世界’之句,如晨钟震响,迥异同光体之幽峭。”
3.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组诗通过地理、人口、文明、英雄四重象征,构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诗意乌托邦。”
4. 黄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梁启超以‘泱泱’‘芸芸’‘彬彬’‘轰轰’系列叠词,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论中的‘气’论,赋予民族精神以审美形态。”
5.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爱国歌》的副歌结构体现梁启超对大众传媒时代宣传规律的把握,其重复策略预示了 twentieth century 政治动员诗的诞生。”
以上为【爱国歌四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