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夏季,遂国的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用酒食招待在遂国戍守的齐军,灌醉以后杀了他们。齐国戍守者被因氏四族全部杀尽。
【经】十七年春季,齐国人逮捕了郑詹。夏季,齐军在遂国被歼灭。秋季,郑詹从齐国逃来鲁国。冬季,麋鹿成灾。
【传】十七年春季,齐国人逮捕郑詹,是因为郑国不去朝见齐国。
夏季,遂国的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四个家族用酒食招待齐国戍守的军队,把他们灌醉后全部杀死,齐军被歼灭。
以上为【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七年】的翻译。
注释
1. 郑詹:郑国执政大臣,又称郑叔詹,《国语·晋语》载其有"詹父"之称
2. 歼:彻底消灭,《说文解字》"歼,微尽也"
3. 遂:妫姓小国,原为舜后,鲁庄公十三年被齐所灭
4. 因氏等:遂国四大贵族,反映春秋时期宗族政治结构
5. 飨:以酒食招待,《诗经·豳风》"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6. 戍:驻守部队,《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7. 麋:麋鹿成群预示灾害,《周礼·地官》"若大兽害人,则使之陷猎之"
以上为【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七年】的注释。
评析
此段经传以"执-歼-逃-灾"为叙事链条,通过四件独立事件勾勒出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天人感应思想。经文用22字完成四季时序与军政要事的全景记录,体现《春秋》"微言大义"的笔法特点。传文以"郑不朝也"四字揭示政治本质,展现左传"以事解经"的阐释体系。全篇在"齐人执"与"齐人歼"的句式回环中,暗含霸主强权与弱小反抗的历史辩证法。
以上为【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七年】的评析。
赏析
此段记载展现了《左传》叙事艺术的典型特征。经文章法严整,按四时顺序排列国际要闻,其中"齐人执郑詹"与"郑詹逃来"首尾呼应,暗含对齐国霸权威严的消解。传文补叙"郑不朝也"的背景,揭示小国在大国争霸中的艰难处境,与《国语·郑语》"齐庄、僖于是乎小伯"形成互文。遂国遗民复仇事件,通过"飨-醉-杀"三字展现完整复仇策略,在《孙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的军事思想外,呈现春秋时期独特的血亲复仇文化。结尾"多麋"的异常天象,既符合《洪范五行传》"麋多为兵灾"的灾异观,又与齐军被歼的人事暗合,体现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前的原始灾异思想。全篇在冷峻叙述中暗藏历史评判,堪称"春秋笔法"的典范。
以上为【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七年】的赏析。
辑评
1.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郑詹不能固守节操,既见执于齐,又窃逃来,故不书'郑伯'而直称其名,贬之也。"
2.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遂四族所以能歼齐戍者,齐人刚猛轻敌,因醉取败,所谓'强梁者不得其死'。"
3. 吕祖谦《左氏博议》:"观郑詹之执与逃,可见小国事大之难;观遂人之歼齐戍,可见伏莽之戒。左氏连而书之,深意存焉。"
4.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庄公之世,齐始称霸。此年经文书'齐人执'、'齐人歼',书法特严,盖霸者之政,刑赏虽行,而终不免于亢龙之悔也。"
以上为【左传 · 庄公 · 庄公十七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