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轻柔的春风伴随着我送你度过关隘,皎洁的霜月映照着你平安归来。
我们在岁末滞留于江淮之地,往来于你家兄弟之间,情谊深厚。
尚未厌倦冰封河滩上新洛水的奔流咆哮,暂且欣赏那松林覆雪装点着南山的秀美。
野梅与官道边的柳树何时才会萌动春意?长长的飞桥旁,我正备好车驾,静待你闲暇时共游。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王斿:字元直,王安石之侄,北宋文人,与苏轼有交往。
2. 袅袅:形容微风轻拂、柔和绵长的样子。
3. 度关:越过关隘,指友人出行或归来的行程。
4. 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常用于形容月色。
5. 生还:平安归来,带有劫后余生或远行归来的意味。
6. 迟留岁暮:滞留在年末时节,暗示漂泊或仕途不顺。
7. 江淮上: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苏轼曾多次经行此地。
8. 伯仲间:兄弟之间,此处指王斿与其兄王雱等人之家,亦喻亲密无间。
9. 新洛:可能指洛阳附近的新城或洛水支流,象征北地风景;亦可解为“新的洛水景象”。
10. 飞盖:疾驰的车 canopy,代指车马,此处表示准备出行迎接友人。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写给友人王斿的唱和之作,共二首之一(今存其一)。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相聚的期盼。诗中既有对时节流转的细腻感受,又有对友情的真挚表达。语言清丽流畅,意境开阔而含蓄,体现了苏轼在贬谪时期依然保持的豁达情怀与审美情趣。通过“春风”“霜月”“冰滩”“松雪”等意象,构建出冬去春来之际的自然图景,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重逢的期待。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情景交融。首联以“袅袅春风”与“娟娟霜月”起笔,形成时间上的对照——春去秋来,送别与迎归相继发生,展现出诗人与王斿频繁往来的友谊轨迹。两组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画面感。颔联点明当前处境:“迟留岁暮江淮上”,既写出自身羁旅之况,又带出与友人家族密切交往的情景,“伯仲间”三字尤见亲近之意。颈联转写眼前景物,“冰滩吼”显壮阔之声势,“松雪媚”则呈静谧之美,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反映诗人胸襟宽广,能在困顿中欣赏自然之妙。尾联以问句收束:“野梅官柳何时动”,寄托对春天和团聚的渴望;“飞盖长桥待子闲”则直抒胸臆,表达愿随时迎接友人共游的热忱。整体风格清新淡雅而不失深情,是苏轼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意温厚,风神俊逸,得赠答之体。”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前四句叙情,后四句写景,而情寓景中。‘且看松雪媚南山’,写冬景而不寒,见胸次洒落。”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作于元丰间谪居黄州后往来江淮时,与王元直唱酬之作。诗意清远,在羁旅中不失旷达之怀。”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诗善以寻常语道出深情,如‘飞盖长桥待子闲’,平实而味长,非俗手所能摹拟。”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