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平生所拥的身外之物扰乱了本真的天性,年老归田之后,只剩下这副身心。
留给我相伴的是那竹制的几案(木上座),赠予你的是沉默无言的竹夫人。
只愿它能像秋扇一样年年相随,不必去争那琼枝玉叶般夜夜翻新的奢华装饰。
可笑那荒唐的玉川子(卢仝),到了晚年家中妻儿尚且难以亲近,又如何谈得上安享清福呢?
以上为【送竹几与谢秀才】的翻译。
注释
1. 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世说新语》有“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长物”指身外多余之物。
2. 扰天真:扰乱人的自然本性。天真,指人原本纯真的性情。
3. 老去归田:指晚年退隐田园。苏轼晚年被贬岭南,生活困顿,有归隐之意。
4. 木上座:对竹几的雅称,因其为木质坐具,拟人化称“上座”,有敬意。
5. 竹夫人:古代夏季置于床榻间用以纳凉的竹制器具,中空有孔,可通风,形如笼状,俗称为“竹夫人”。此处亦拟人化。
6. 但随秋扇:用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典,原喻女子失宠,此处反用其意,希望竹几能如秋扇般虽旧犹存,年年可用。
7. 莫斗琼枝:不要竞逐华美的装饰。琼枝,美玉般的枝条,比喻奢华之物。
8. 夜夜新:形容不断追求新鲜奢华的生活方式。
9. 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以清狂著称,嗜茶,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诗。
10. 暮年家口若为亲:卢仝晚年遭逢甘露之变,被宦官所杀,家人亦罹难,此处苏轼假想其晚年家庭破碎,难以亲近妻儿,感叹其命运荒唐。
以上为【送竹几与谢秀才】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借赠送竹几一事,抒发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真谛的体悟。诗中“长物扰天真”直指物质对心灵的羁绊,“老去归田”则体现其历经宦海沉浮后的退隐之志。通过“木上座”“竹夫人”等清雅意象,表达对淡泊生活的珍视。尾联以卢仝暮年之困作比,反衬自己虽贫而安、与物相亲的豁达心境。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苏轼晚年返璞归真、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送竹几与谢秀才】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送竹几”为题,实则借物抒怀,展现苏轼晚年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首联“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开宗明义,反思一生为外物所累,直至暮年才回归本真,语言沉郁而富有哲理。颔联巧用拟人手法,“木上座”与“竹夫人”皆寻常竹器,却被赋予人格温度,既显风趣,又见诗人与物相亲的闲适心境。颈联“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进一步深化主题,以“秋扇”喻朴素持久之物,以“琼枝”讽奢华短暂之好,表达了对恒常简朴的坚守。尾联宕开一笔,借卢仝之典反衬自身处境——虽贫而不失温情,虽老而犹有知己可赠,较之玉川子之孤绝惨烈,自有欣慰之处。全诗结构谨严,用典自然,寓庄于谐,堪称苏轼晚年小品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送竹几与谢秀才】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四十引查慎行曰:“‘木上座’‘竹夫人’皆戏称,而寓感慨于其中。公晚岁安于贫贱,视外物如无,此等语非实有所得不能道。”
2. 《纪批苏诗》卷四十评云:“语极诙谐,意实沉痛。‘长物扰天真’一句,括尽世人病根。末引玉川子,尤见身世之感。”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卷四十三按:“‘竹夫人’本俗物,公以赠友,复系之以诗,风流自赏,非真有道者不能。”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东坡此诗,以微物寄深意,盖已开宋人‘理趣’之先声。”
5. 《宋诗精华录》卷三评:“语似轻快,骨里沉重。赠物而兼自况,末二句乃以他人之悲衬己之安,其味深长。”
以上为【送竹几与谢秀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