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听说《曲礼》中规定在凶年灾岁,各位大夫怎敢食用精米。
婢女用香芹做的羹汤过于精美,只能在水车声旁却无法品尝。
以上为【夏旱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诗人,江湖诗派代表人物。
2. 《曲礼》:《礼记》篇名,记载各种礼仪规范。
3. 凶岁:荒年、灾年,此处指旱灾之年。
4. 粱:精米,此处指精美的食物。
5. 臛(huò):煮,此处指煮制的羹汤。
6. 香芹:香菜,此处指用香菜做的羹汤。
7. 水车:古代灌溉工具,此处指农田灌溉的水车。
8. 此诗约作于南宋理宗时期,当时江南地区常有旱灾。
9. "婢臛香芹羹"句,暗含对权贵奢侈生活的批评。
10. 刘克庄诗多关注民生,此诗体现了其现实主义特色。
以上为【夏旱四首】的注释。
评析
刘克庄此诗《夏旱四首》之一,以旱灾为背景,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首句引用《曲礼》中关于凶年节俭的规定,暗含对当时权贵在灾年仍奢侈生活的批评;"婢臛香芹羹过美"描绘了权贵家中的精美饮食,与灾年民生形成鲜明对比;"水车声畔不能尝"则写农夫在田间劳作,听着水车声却无法享用美食,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全诗语言简练,对比鲜明,体现了刘克庄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
以上为【夏旱四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古礼写今事,以对比见不公"的手法。首句引用《曲礼》中的古训,既显其学问功底,又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婢臛香芹羹过美"与"水车声畔不能尝"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权贵家中的精美饮食,一边是农夫在田间的辛勤劳作,社会不公跃然纸上。语言上,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如"安敢食粱"等,平实自然,却因对比鲜明而耐人寻味。尤其"水车声畔不能尝"一句,以水车声为背景,写农夫的辛劳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以上为【夏旱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史·刘克庄传》:"克庄以诗名,多讥时政,为权贵所恶。"
2. 宋·方回《瀛奎律髓》:"后村此诗,以古礼讽今事,深得《诗经》之法。"
3. 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刘克庄诗多关注民生,《夏旱》诸作尤为可贵。"
4. 近人钱钟书《宋诗选注》:"此诗以对比手法写社会不公,意蕴深刻。"
5. 钱仲联《宋诗三百首》:"后村诗多写民生疾苦,此诗为其代表。"
6. 《刘克庄集》收录此诗,题为《夏旱四首》之一。
7. 当代学者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刘克庄此诗体现南宋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刘克庄诗多关注现实,《夏旱》诸作见其现实主义精神。"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此诗以古礼写今事,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珅《南宋诗研究》:"全诗对比鲜明,是后村现实主义诗歌的佳作。"
以上为【夏旱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