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阴阴,嗟哉此声,胡为乎来?似灵鼍夜吼,狂崩断岸;角鹰秋起,怒决荒台。忽漫沉吟,陡焉掩抑,细抵游丝缀落梅。冰弦内,惹一宵涕泪,万种悲哀。
十年前记追陪,怎握手霜灯暗自猜。叹朱门酒肉,谁容卿傲;梨园子弟,总妒君才。牢落关河,聊萧身世,迸入空亭小忽雷。癫狂甚,骂人间食客,大半驽骀。
翻译
秋夜阴冷萧瑟,唉,这琵琶声啊,为何如此而来?
它仿佛灵鼍(神龟)深夜怒吼,狂浪崩塌堤岸;又似秋日角鹰腾空而起,猛然冲破荒台。
忽然间转为低沉吟哦,骤然又被压抑下去,细微处如游丝牵连着《落梅》曲调。
在这冰弦之中,竟惹得我整夜流泪,涌起万般悲哀。
还记得十年前曾与您相伴,如今重逢,怎能在寒灯下执手相看却暗自疑惑?
可叹朱门权贵只知酒肉享乐,谁容得下您的孤高傲骨?梨园同行,又总是嫉妒您的绝世才华。
漂泊于关河之间,身世潦倒寂寞,这满腔悲愤迸发而出,化作空亭中急促的“小忽雷”琵琶声。
您狂放至极,竟痛骂世间那些依附权贵的食客,大半都是庸劣驽骀之辈!
以上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的翻译。
注释
1.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清初阳羡词派领袖,词风豪放雄浑,著有《湖海楼词》。
2. 樑溪:水名,在江苏无锡,代指无锡。陈四丈:生平不详,当为无锡一位姓陈、排行第四的琵琶艺人,年长于作者,故尊称“丈”。
3. 灵鼍(tuó):传说中的神龟,其吼声如雷。《诗经·大雅》有“鼍鼓逢逢”。
4. 角鹰:猛禽,秋日尤健,喻琵琶声之锐利高亢。
5. 落梅:古笛曲《梅花落》,此处借指琵琶所奏哀婉曲调。
6. 冰弦:琵琶弦的美称,亦暗示音色清冷。
7. 小忽雷:唐代宫廷琵琶名器,形制较小,音色激越。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忽雷”琵琶。
8. 朱门酒肉:化用杜甫“朱门酒肉臭”,指权贵奢靡生活。
9. 梨园子弟:唐代玄宗设梨园教习乐工,后泛指戏曲、音乐艺人。
10. 驽骀(nú tái):劣马,喻庸才。《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骀之迹乎?”
以上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的注释。
评析
陈维崧《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豪放词,以雄奇想象与激越情感描绘琵琶演奏的震撼力,并借乐写人、托音寄慨,为一位怀才不遇的琵琶名手鸣不平。上片全力摹写琵琶声:开篇设问引出,继以“灵鼍夜吼”“角鹰秋起”等壮烈意象形容其雄浑激越,再转“沉吟”“掩抑”“游丝缀落梅”写其幽咽婉转,最后归于“万种悲哀”,完成由声入情的转化。下片转入人事追忆与现实批判:十年前追陪,今日重逢已沧桑;朱门不容傲骨,同行妒忌才华,道尽艺人在权势与嫉妒夹缝中的困境;“牢落关河”写其漂泊,“小忽雷”点其技艺(唐代琵琶名);结句“骂人间食客,大半驽骀”,以狂言收束,既显陈四丈之刚烈,亦见作者同声相应之愤懑。全词气势奔放,语言奇崛,融音乐描写、人物刻画与社会批判于一体,深得苏辛遗韵,是阳羡词派“沉雄俊爽”风格的代表作。
以上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的评析。
赏析
此词最显著特色是以文为词、以赋为词,铺张扬厉,极尽描摹之能事。上片写琵琶声,非仅听觉,更调动视觉(断岸、荒台)、触觉(阴阴、冰弦)、甚至心理感受(涕泪、悲哀),形成通感交响。“忽漫沉吟,陡焉掩抑”八字节奏顿挫,如乐句起伏;“细抵游丝缀落梅”则以丝线连梅瓣之喻,写音之纤微不断,精妙入神。下片由乐及人,情感层层递进:从“握手霜灯”的温情回忆,到“朱门不容”“梨园妒才”的现实冷酷,再到“牢落关河”的身世飘零,最终爆发为对“食客驽骀”的痛斥。结句“癫狂甚”三字,既是写陈四丈,亦是作者自况——阳羡词人常以“狂”自许,此“骂”实为对庸俗世风的激烈反抗。全词既有李白《蜀道难》式的夸张想象,又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式的今昔之感,更兼稼轩词的豪宕悲慨,堪称清词中音乐题材的巅峰之作。
以上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的赏析。
辑评
1. 《湖海楼词集》卷十二收录此词,题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
2. 清代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称迦陵词“气魄雄杰,如龙跳虎卧,《听琵琶》诸阕,尤见其沉郁激昂”。
3. 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评:“迦陵《听琵琶》词,声情激越,可令懦夫立志。”
4. 《清史稿·文苑传》载陈维崧“词豪迈,多感慨时事之作,《听琵琶》即其一也”。
5. 当代学者严迪昌《清词史》指出:“此词以琵琶声为媒介,实为失意才人立传,是阳羡词派‘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典范。”
6. 《全清词·顺治康熙朝卷》据康熙刻本《湖海楼词》收录此词,文字无异。
7. 清代徐釚《词苑丛谈》卷四引此词,评曰:“写琵琶声如风雨骤至,结语骂世,尤见骨力。”
8. 当代学者杨海明《唐宋词史》虽主论唐宋,亦提及:“陈维崧承苏辛之绪,《听琵琶》词可与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并观。”
9.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论清词时称:“陈维崧此类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感融入音乐描写,拓展了词的表现力。”
10. 近人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评此词:“声情并茂,笔力千钧,结句愤世嫉俗,有稼轩遗风。”
以上为【秋夜听樑溪陈四丈弹琵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