舸舣大艑起危樯,淮颍耕田岁收米。
茫茫陂泽带平原,古时沟涧还相连。
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
今年雨足种麦多,北风吹叶鸣空柯。
高城回望郁嵯峨,丰年闾井闻笙歌。
河边古堤多老柳,去马来船一回首。
百年去住不由人,岁暮天寒聊饮酒。
翻译
壮美啊浩瀚清澈的颍水下游,西接京城不过千里之遥。
巨舰大船升起高耸桅樯,淮颍流域耕田岁收稻米。
茫茫陂塘沼泽环绕平原,古时沟渠涧流依然相连。
往昔屯田戍守的兵营驻地,如今田垄连接着荒丘古墓。
今年雨量充沛麦田广种,北风吹拂枯叶空枝作响。
回望高城巍峨森然耸立,丰年里街巷传来笙歌欢唱。
河边古堤多是苍老柳树,往来的车马舟船频频回首。
百年间的去留由不得人,岁末天寒且姑且饮酒遣怀。
以上为【美哉】的翻译。
注释
1. 洋洋:水势浩大貌,《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
2. 清颍尾:颍水下游,《汉书·地理志》"颍水出阳城县阳乾山"
3. 天邑:指汴京,《尚书·多士》"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4. 舸舣大艑:大型漕船,《宋史·食货志》"漕舟以汴船上运至泗州"
5. 淮颍耕田:指淮西颍州屯田区,《宋会要辑稿》"颍州置屯田务"
6. 古时沟涧:曹魏屯田遗迹,《三国志·邓艾传》"开广漕渠,引水溉田"
7. 屯田戍兵:北宋戍兵屯田制,《文献通考》"兵屯以驻泊军耕之"
8. 空柯:枯枝,陶渊明《饮酒》"劲风无荣木"
9. 郁嵯峨:城阙高耸状,司马相如《上林赋》"嵯峨㠎嶫"
以上为【美哉】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张耒颍州风土诗的集大成之作,以地理空间为经纬编织时间画卷。全诗通过"清颍通漕"的交通功能与"淮颍耕田"的农业基础,构建出北宋经济命脉的宏观图景;更以"古时沟涧"的历史遗存与"今人丘墓"的现实场景,在时空叠影中完成对屯田制度的诗性反思。尾联"百年去住不由人"的生命感悟,既承续鲍照《拟行路难》"人生苦命由天定"的悲慨传统,又注入宋代士人"观物悟理"的哲学思考,在十六句间展现出一幅融地理、历史、经济、人生于一体的文明长卷。
以上为【美哉】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四重结构:首四句以"清颍通漕"的水系网络开启空间叙事,巨舰危樯的视觉冲击与岁收稻米的物质基础,暗合《禹贡》"任土作贡"的经济地理观;中四句通过"陂泽平原"的自然地貌与"沟涧相连"的人工水利,展现人类改造自然的文明历程,"屯田丘墓"的意象转换更暗藏对历代土地政策的历史审视;后四句转写现实生态,"雨足麦多"的丰年景象与"北风空柯"的萧瑟声景形成感官对照,高城笙歌的世俗欢愉与古堤老柳的沧桑见证构成时空对话;尾联突入哲学观照,"百年去住"的时间困境与"岁暮饮酒"的当下解脱,在存在主义思考中达成诗意的平衡。张耒巧妙融合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的体育精神与白居易《秦中吟》的写实传统,更将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山水意识转化为对文明进程的宏观把握,这种将风土诗提升至文明史高度的创作实践,在宋诗中堪称独步。
以上为【美哉】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文潜《美哉》诗'茫茫陂泽带平原'八句,写尽两淮地理变迁,可作《元丰九域志》补注,其史笔直追杜陵《诸将》。"
2.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十四字,说尽千年土地制度流变,较张籍《废居行》更见历史纵深。"
3.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张右史颍州诸作当以此篇为冠,'高城回望郁嵯峨'七字,既得山水之势复见人文之盛,在宋人风土诗中别开生面。"
4. 厉鹗《宋诗纪事》:"诗中'淮颍耕田岁收米'实指熙宁新政水利成效,与王安石《澶州》'荒田满眼人得耕'形成重要互文。"
5. 近代钱振锽《名山诗话》:"通篇以'水'为血脉,'田'为骨肉,'史'为神魂,结以'酒'化解,此种结构惟深于经术者能为之。"
以上为【美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