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宏大的功用显于外,真实的体魄充于内。
返归虚无进入浑茫,积蓄刚健成为雄浑。
包罗世间万物,横越浩瀚苍穹。
漠漠流动的浓云,寥寥劲吹的长风。
超脱于物象之外,把握道枢环中。
保持它不靠强力,来源却无穷无尽。
以上为【诗品二十四则 · 雄浑】的翻译。
注释
外腓:显现于外,《诗经·小雅》“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郑玄笺“腓,变也”
返虚:《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积健:王勃《滕王阁序》“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油云:《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环中:《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以上为【诗品二十四则 · 雄浑】的注释。
评析
此品以道家哲学构建诗学本体论。首四句揭示“雄浑”的本质:“大用外腓”与“真体内充”构成表里关系,“返虚入浑”指向《老子》“有物混成”的宇宙本源,“积健为雄”化用《周易》“天行健”的刚健精神。中四句通过“万物”“太空”“油云”“长风”等意象,展现雄浑风格的时空维度。末四句提出实现路径:“超以象外”契合《庄子》“得意忘言”的思维方法,“环中”概念源自《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最终在“来之无穷”中抵达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
以上为【诗品二十四则 · 雄浑】的评析。
赏析
这首四言诗的理论价值在于三重建构:在美学体系上,将“雄浑”置于二十四品之首,确立了中国诗学“重气象,尚自然”的审美取向;在创作论上,“返虚入浑”与“超以象外”形成从观察到构思的完整过程,暗合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的创作规律;在境界论上,“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意象组合,既是对建安风骨的形象诠释,也为盛唐诗歌提供理论先声。司空图以诗论诗的形式,使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感意境,其“持之匪强”的命题,更是对皎然《诗式》“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的深化发展。
以上为【诗品二十四则 · 雄浑】的赏析。
辑评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开章‘雄浑’二字,摄全品之魂。‘返虚入浑’尤得三昧,盖不虚则不浑,不浑安得雄?”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司空图《雄浑》篇实融老庄哲学与诗学于一炉,‘具备万物’四字道尽艺术概括之妙,‘持之匪强’则揭示创作非勉强可致。”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雄浑》品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八字,概括唐代意境理论精髓,较胶然《诗式》‘取境’说更显哲学深度。”
以上为【诗品二十四则 · 雄浑】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