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奉劝你啊,不必去登临岘首山,诵读那羊祜的堕泪碑。
真正的男儿建立功业,应当自有其不凡的独特之处。
这座碑虽然像日月一样高悬山头,光芒万丈。
日日夜夜照耀着世人,但世人却未必能真正理解其深意。
既然世人不能真正理解,那么青山白云也只能是徒然地环绕着它罢了。
以上为【送卢舍人三首】的翻译。
注释
卢舍人:一位姓卢的官居“舍人”的朋友。舍人,官名,负责文书等事务。
岘首山:又名岘山,位于湖北襄阳。
羊祜碑: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他死后,百姓在岘山他生前游息之处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故被称为“堕泪碑”。后世常以此作为官员有德政、受爱戴的典范。
自奇:自成一家,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徒尔为:徒然如此,白白地这样。尔,如此。
以上为【送卢舍人三首】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劝诫友人为引,实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功名价值观的深刻反思与超越。开篇即以“劝君不用”的否定句式,打破了对于羊祜这类历史功勋人物的盲目推崇。诗人认为,真正的“男儿事业”不应是效仿古人、追求外在的碑铭纪念,而应是开创独一无二、不随世俗的“自奇”之路。后四句以日月为喻,犀利地指出:即便如羊祜碑一般光辉不朽,也难逃被世人表面尊崇实则误解的命运。最终以“青山白云徒尔为”作结,将这种历史功业的虚无感融入自然景象,既流露出深沉的寂寥,也彰显出超然物外、追求内在精神价值的禅者境界。
以上为【送卢舍人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展现了贯休作为诗僧特有的思想锋芒与批判精神。他不从寻常的送别祝愿着笔,而是劈头便以反传统的姿态,劝友人不必效仿前贤。这并非否定羊祜的功绩,而是对那种将立碑留名视为人生终极目标的世俗价值体系的扬弃。诗中“日月”之喻极为精妙,既写出了羊祜碑的崇高与不朽,又暗含了其高高在上、与世人存在隔阂的意味。“人不知”的重复咏叹,强化了这种深刻的历史孤独感。结尾处,那永恒的“青山白云”与徒然的映衬,将诗意推向一个空灵而苍茫的境界。诗人似乎在说:与其追求外在的、可能被误解的虚名,不如回归内心的澄澈与自然的真趣,这才是“男儿事业”的真正归宿。全诗语言率真,立意超凡,充满了禅宗的哲思与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以上为【送卢舍人三首】的赏析。
辑评
(五代)吴融《禅月集序》:“(贯休)其本朝歌诗,或峻耸凛冽,右拔孤峭,或典雅缛丽,……至若《送卢舍人》……等作,可谓当时之绝唱,后代之模楷者也。”
辑评注:吴融是贯休同时代的友人,他的评价指出贯休诗风多样,并将《送卢舍人》这类作品推许为“绝唱”,可见该诗在当时就已备受推崇。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贯休诗奇思奇句,一洗寻常窠臼。……《送卢舍人》‘男儿事业须自奇’、‘人不知,青山白云徒尔为’等语,直是胸中具一只眼,舌底翻千偈耳。”
辑评注:胡震亨的评语精准地抓住了贯休诗歌“奇”的特点,并点明此诗超凡脱俗的视角(胸中具一只眼)和其中蕴含的深厚禅理(舌底翻千偈)。
(清)李调元《全五代诗》附记:“贯休一生傲岸,其诗多有睥睨古今之慨。《送卢舍人》诗,不随人颂羊祜,而别出一番议论,正是其傲骨禅心一并流露处。”
以上为【送卢舍人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