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门前延伸着数条道路,每条路上车马喧嚣不绝。
名利的尘埃,驱使人们千里万里奔波。
只见青山巍峨高耸,何曾见青山平坦如砥。
朱门府第气势巍峨,官宦冠盖何等显耀。
黄鸟本在花丛婉转,青蝉却夺其鸣声。
你的生命并非金玉,岂能永保富贵贞固。
以此言寄寓你心,可以返归无迹之境。
以上为【偶作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名埃利尘:化用陆机《君子行》"驰骛覆车尘"
2. 青山平:《荀子·劝学》"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3. 冠盖:官员冠服车盖,代指权贵
4. 黄鸟青蝉:源自《诗经·秦风·黄鸟》,此处反用其意
5. 无形:道家境界,《庄子·天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以上为【偶作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冷峻笔触揭露世相百态,通过"数枝路"的象征性场景与"车马鸣"的世俗交响,构建出追名逐利的众生图景。诗中"青山高平"的自然哲理与"朱门冠盖"的人世浮华形成尖锐对照,尾联"归无形"的禅意指向,在喧哗中开辟出超脱的精神向度。
以上为【偶作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五代乱世,贯休以诗僧视角审视社会癫狂。首联以道路意象起兴,"数枝路"既写实景更喻人生歧路,与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形成乱世与治世的不同道路书写;"车马鸣"的听觉轰炸,延续鲍照"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描写而更显浮躁。中段"青山"意象的辩证观照,既承孔子"仁者乐山"的比德传统,又以"岂见平"的诘问打破对自然表象的迷信;"朱门峨峨"与"冠盖光明"的铺陈,暗合杜甫"朱门酒肉臭"的批判精神,而"青蝉夺声"的自然异化,则隐喻权力对天性的摧残。尾联"非金玉"的断语,既化用《诗经·小雅》"他山之石"句意,又融汇佛教"诸法无我"思想;"归无形"的终极指向,既合《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哲学,又契禅师"本来无一物"的禅悟,在动荡时局中为心灵找到最终栖息地。
以上为【偶作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计有功《唐才子传》:"禅月大师《偶作》'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视寒山子'世间何事最堪嗟'更见冷眼。"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贯休'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从《古诗十九首》'人生非金石'化出,而更透禅机。"
3. 明·钟惺《唐诗归》:"'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喻小人蔽君子,较陈子昂'青蝇一相点'尤觉痛切。"
4. 清·贺贻孙《诗筏》:"五代诗多萎茶,此作'寄言之子心,可以归无形',犹存盛唐气骨,而理趣过之。"
以上为【偶作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