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干将擅长铸造宝剑,宝剑铸成却招来杀身之祸。
吴国君主随后也灭亡,神异之物岂非真有灵验?由此可知使诸侯臣服,威武霸道终究不及仁政。
徒然劳神冶炼金属,剑光虽曾惊动星辰。
莫邪理应一同埋葬,荒草之中历经千古春光。
青蛇自坟冢间游出,犹想恐吓耕作农人。
以上为【干将墓】的翻译。
注释
1. 干将:春秋著名铸剑师,与莫邪为夫妇,《吴越春秋》载其为吴王铸剑身亡
2. 吴伯:指吴王阖闾,曾使干将铸剑
3. 神物:指干将所铸宝剑,传说剑成后化为龙
4. 莫邪:干将之妻,传说投身炉火助铸剑
5. 青蛇:喻指剑器精魂,亦暗含暴力延续的象征
6. 恐耕人:化用《史记·项羽本纪》“棘门军若儿戏耳”的警示意味
以上为【干将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高启咏史怀古之作,通过干将铸剑反遭其害的传说,展开对武力与仁政的深刻反思。前四句以干将身死、吴国覆灭的史实,揭示神兵利器的双刃本质;中四句转入“威武不及仁”的政治哲思,批判穷兵黩武的统治策略;末四句以荒冢青蛇的诡异意象,暗示暴力的历史阴影犹在。全诗在冷峻叙述中蕴含强烈批判精神。
以上为【干将墓】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高启作为明初诗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首联“剑成终杀身”以悖论式陈述,颠覆“工善其事必享其利”的常规认知,与《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形成哲学呼应。颔联“吴伯亦遂亡”将个人悲剧延伸至国家层面,构建因果报应的历史逻辑链。颈联“威武不及仁”的直白论断,既承袭孟子“仁者无敌”的儒家思想,又暗合明初休养生息的政治现实。尾联“青蛇冢间出”的意象极具张力:蛇形既是对剑器的隐喻变形,又延续《山海经》巴蛇吞象的暴力原型,而“恐耕人”三字更将历史暴力与民生疾苦巧妙勾连,使全诗在神话外壳下获得坚实的现实指向。全诗通过传说重构(铸剑故事)、意象转换(剑-蛇)、时空叠印(春秋-明代)的多重手法,完成对武力崇拜的彻底解构。
以上为【干将墓】的赏析。
辑评
1.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季迪(高启字)此作‘青蛇犹欲恐耕人’句,真得风人讽喻之体,视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更饶深意”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青丘(高启号)咏干将墓,结语冷峭,与刘基《梁甫吟》‘三纲斁兮’云云,同为明初诗史之目”
3.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启诗‘始知服诸侯,威武不及仁’十字,可作《史记·刺客列传》总评”
4. 近人钱振锽《名山诗话》:“‘荒草千古春’五字写尽霸业消沉,与李白《越中览古》‘只今惟有鹧鸪飞’同一机杼而更显苍古”
以上为【干将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