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一犬行随饷榼,群蛾飞绕缫车。


江边女去摘芡,城里人来卖茶。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八月望夜天如蓝,海色卷雾山收岚。


玉盘元沉龙窟底,忽起万丈谁能探。


初来空中光尚湿,霜娥寒鬓风旗岩。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
雁来时节,寒浥罗裳。
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

鸣珂坊里将军第,列戟齐收朱户闭。


里媪逢人说旧时,有庐被夺广园池。


今年没入官为主,散尽堂中义宅儿。

舟绝寒江冻不潮,萦沙拂柳影翛翛。


才从渔浦矶边积,还向樵村竹外飘。


扑马忆从年少乐,点袍曾逐侍臣朝。

空山啄木声敲铿,花落水流纵复横。


松风吹壁鹤翎堕,梅雨过溪鱼子生。


尚有人家机杼远,更无尘土衣裳轻。

甲第如云紫陌东,当年得意负边功。


美人笑客登楼上,假子将兵卫阁中。


深计谩夸三窟固,游魂难返九原空。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只自知。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成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

钱清渡头船夜开,黄茅苦竹闻猿哀。


客官酾酒水神庙,风雨满江潮正来。


蒸饭炊鱼坐篷底,不觉舟行两山里。

旅思旷然释,置身苍林杪。


群山为谁来,历历散清晓。


奇姿脱雾雨,奋身争欲矫。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博鸡者,袁州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

春寒浑未减征衣,愁对佳辰坐掩扉。


江上琴书留滞久,水边车马祓除稀。


闲园细雨梅花落,废苑平芜燕子飞。

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邻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江水出峡过夔州,长流直到海东头。
郎应若有思家日,应教江水复西流。

鱼复浦上石累累,恰似侬心无转回。
船归莫道上滩恶,自牵百丈取郎来。

蜀山消雪蜀江深,郎来妾去斗歌吟。
峡中自古多情地,楚王神女在山阴。

新妇舂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


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华亭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