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边梅花开放的消息还未被证实、传来,它却已在我手杖前的枝头微微露出了芳心。
它根本不相信冰霜能长久地作恶,定要抢在桃李之前,率先宣告春天的到来。
横斜的枝条仿佛披戴着千山积雪,清冷艳丽的神姿,偷偷地为这人间赢回了二月的春光。
我已打算跟随您(指江梅)出城去寻春,乘坐竹轿,远胜于那装饰华丽的马鞍。
以上为【江梅】的翻译。
注释
江梅:一种野生梅花,常生于江边,花小色清。
几杖:几案和手杖,供老年人平时靠身和走路时扶持之用,此处偏指手杖,暗示诗人是扶杖出游的老人。
冰霜作恶:指严寒的恶劣环境。
偷回二月天:形象地写出梅花在寒冬中带来春意,仿佛偷天换日。
准拟:打算,准备。
竹舆:竹轿。
百花鞯:装饰着百花的马鞍垫子,代指华丽的马车,暗喻世俗的富贵与喧嚣。
以上为【江梅】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江梅凌寒早放、清冷高洁品格的赞美,寄托了诗人自身不屈不挠、敢于争先的精神境界。首联以“未真传”与“微露芳心”的对比,写出江梅报春的悄然与内敛。颔联则笔力遒劲,以“不信”与“要令”的坚决口吻,赋予江梅主动迎战严寒、引领春天的斗士形象,是全诗精神的凝聚点。颈联转而以优美雄浑的笔触描绘其姿容,“千峰雪”写其孤高素净,“回二月天”赞其回春之功。尾联别开生面,以拟人手法表达愿追随江梅、摒弃俗艳的志趣,进一步深化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以上为【江梅】的评析。
赏析
此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拟人传神,寄托深远:诗人通篇将江梅人格化。“微露芳心”写其羞涩内秀;“不信”、“要令”显其坚定决绝;“偷回二月天”赞其智慧与功绩。这使得江梅不再是单纯的植物,而成为一位怀抱理想、敢于斗争、引领风尚的君子与先驱,是诗人自我人格的生动写照。
对比鲜明,意境开阔:诗中蕴含多重对比。一是江梅的“冷艳”与桃李的秾丽(潜在)的对比,突出其清高品质;二是“千峰雪”的极寒与“二月天”的暖意对比,凸显其回春之力的伟大;三是尾联“竹舆”的简朴清雅与“百花鞯”的华丽俗艳对比,明确表达了诗人的价值取舍。这些对比共同营造出既清峻又充满生机的诗歌意境。
语言凝练,对仗工巧:作为律诗,其中二联对仗尤为精工。颔联“不信”对“要令”,“冰霜”对“桃李”,虚词与实词搭配,语气坚决。颈联“斜枝”对“冷艳”,“千峰雪”对“二月天”,意象选取极富画意和张力,将江梅的风骨与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
以上为【江梅】的赏析。
辑评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吕居仁(吕本中字)诗……多浑厚平夷,时出雄伟,不见斧凿痕。《江梅》句如‘不信冰霜能作恶,要令桃李便争先’,可见其襟抱矣。”点评:刘克庄从整体风格上评价吕本中的诗,并特别拈出此诗颔联,认为其诗句雄伟,并能从中窥见诗人广阔的胸怀与抱负。
(元)方回《瀛奎律髓》:“居仁在江西派中,最为流动而不滞。此诗‘斜枝似带千峰雪,冷艳偷回二月天’,锻炼甚工而自然,咏梅之佳句也。”点评:方回将吕本中置于江西诗派的脉络中,肯定其诗风“流动”的特点,并特别赞赏此诗颈联,认为其对仗精巧锤炼而又显得自然,是咏梅的佳句。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此诗殊有气格,三、四(颔联)尤见挺拔。后四句亦沉着。”点评:纪昀的评点简洁扼要,他认为整首诗气格不凡,特别指出颔联挺拔有力,后四句的情感表达也显得沉着深远。
以上为【江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