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敬亭山寒夜溪水声里,曾与你同听先生讲解《太玄经》。
如今你已登上云梯高位不再回首,唯有我的钓竿依旧留在五湖之畔。
以上为【寄友人】的翻译。
注释
1. 敬亭: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李白曾咏"相看两不厌"
2. 太玄:扬雄《太玄经》,融合儒道的哲学著作
3. 云梯:喻仕途升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4. 五湖:太湖别称,范蠡功成身退泛舟处,《国语·越语》"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以上为【寄友人】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仕隐分途的人生境遇,通过"敬亭寒夜"的往昔共学与"云梯不回首"的今朝殊途,在时空转换间暗含对功名价值的深沉反思。结句"钓竿五湖"的坚守意象,既承范蠡泛舟的隐逸传统,又注入晚唐乱世中士人的精神抉择。
以上为【寄友人】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时期,是其寄赠诗中的隽永之作。前两句以"敬亭寒夜"的听觉记忆起兴,溪声与讲经声的混响,既营造出深山夜读的清寂氛围,又暗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的哲学情境。"同听太玄"的细节,既点明二人共有的学术渊源,更以扬雄草玄的典故暗示乱世中坚守道义的共同初心。后两句陡然转折:"云梯不回首"的决绝,既写友人宦达后的疏离,更暗含《周易·渐卦"鸿渐于陆"的仕进隐喻;"钓竿犹在"的定格,则与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形成精神共鸣,在渔竿这个微末物象中,凝聚着诗人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终极坚守。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共学到分途的完整叙事,较之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少年豪情,更多一份中年沧桑的透彻。
以上为【寄友人】的赏析。
辑评
1. 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鲁望《寄友人》'上得云梯不回首',与杜牧之'人道青山归去好'同一冷眼,而尤见蕴藉。"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陆鲁望绝句多淡泊之致,'钓竿犹在五湖边'七字,可作其《笠泽丛书》序注。"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寄慨遥深,'同听讲太玄'与'钓竿五湖'对照,见出处之异趣。"
4.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通过钓竿与云梯的意象对峙,在晚唐浮世绘中勾勒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分野。"
以上为【寄友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