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相逢之地山花茸茸繁茂,石壁间群峰攒聚千重万叠。
若问他日何处相访最好,寒溪石上那株孤傲青松。
以上为【喜逢郑三游山】的翻译。
注释
1. 郑三:唐代对友人的习惯称呼,以行第相称
2. 花茸茸:花草柔密丛生状,李贺《春归昌谷》“茸茸岑岌岌”
3. 攒峰:聚集的山峰,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4. 寒流:清冷溪流,柳宗元《江雪》“独钓寒江雪”
以上为【喜逢郑三游山】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卢仝与友人郑三山游偶遇之作,以简淡笔墨勾勒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前两句以“花茸茸”的生机意象与“石壁攒峰”的险峻景致相对照,暗喻尘世繁华与山野真趣的并存;后两句通过“寒流石上松”的孤高形象,将具体的相逢场景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象征,在问答形式中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共同追求。
以上为【喜逢郑三游山】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艺术上呈现“由实入虚”的意境升华。前两句以饱满的视觉意象铺陈相逢场景:“花茸茸”的细密温暖与“石壁攒峰”的粗砺冷峻形成质感对比,共同构建出深邃的山林空间。后两句突发奇问,以“他日期君”的虚拟情境打破当下时空,“寒流石上一株松”的孤绝意象,既是对前文“千万重”复杂山景的诗意提纯,更是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格写照。卢仝巧妙化用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的典故,其松树意象较之王维“清泉石上流”更多孤傲气骨,在盛唐山水诗的明丽之外开辟出中唐诗歌的清寂之境。
以上为【喜逢郑三游山】的赏析。
辑评
1.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玉川子《喜逢郑三》诗,‘寒流石上一株松’七字,真得嵇康‘目送归鸿’之神,而简淡过之。”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卢仝绝句多奇僻,此首独冲淡,‘他日期君何处好’一问,较王摩诘‘来日绮窗前’更觉超脱。”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玉川子诗故为险怪,此作犹存大历遗响,结句即左思‘郁郁涧底松’意,而寄托自深。”
4. 清·黄周星《唐诗快》:
“后二句不答之答,真所谓‘无弦琴’‘没孔笛’,寒松片石,已说尽千经万论。”
以上为【喜逢郑三游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