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片心脾骨,巉岩崒硉兀郁律。
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
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
神农画八卦,凿破天心胸。
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
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
补了三日不肯归壻家,走向日中放老鵶。
月里栽桂养虾䗫,天公发怒化(一作罚)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
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
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
此婢娇饶恼杀人,凝脂为肤翡翠裙。
唯解画眉朱点唇,自从获得君。
敲金
翻译
天地日月在我眼中不过寻常之物,我卢仝年已四十,却无亲无友、孤身独处。
唯有一副赤诚肝胆与嶙峋傲骨,如险峻山岩般突兀峥嵘、郁勃不平。
我的精神如同刀剑耸立成峰,即便置于平地,也高耸如昆仑山一般。
上天不容我,大地不纳我,连日月都不敢轻易照耀我!
当年神农氏画出八卦,凿穿了苍天的胸膛;
女娲本是伏羲之妻,怕惹天怒,
便捣炼五色石,用日月作针、五星为线,将天补好。
她补了三天三夜,竟不肯回夫家,径直走向太阳中放飞老鸦;
又在月亮里栽种桂树,豢养虾蟆(蟾蜍)。
天公大怒,将它们化为(或罚作)龙蛇。
这些龙蛇得了重病,神农配药救其性命。
天怪罪神农偏袒龙蛇,罚他变为牛头,
命他拉载“元气”的车子,却不知药中竟有毒药。
这毒药杀死了天地元气,而上天竟毫无察觉,
从此天地不再神圣,日月光辉也失却了正道,
人们不知道那元气原本是不会死的。
忽然听见空中呼唤“马异”——
若马异并非祥瑞之人,怎敢在空中如此呼唤?
空中之事岂是轻易可言?
昨日的“仝”不是今日的“仝”,“异”也自有其“异”,
这叫作“大仝而小异”;
今日的“仝”仍是“仝”,“异”也不再是“异”,
这叫作“仝不往兮异不至”。
正当此时,感天动地——
从洁白的玉璞中雕琢出一颗相思之心,
从黄金矿里熔铸出一滴相思之泪。
忽然又闻空中传来山崩谷裂之声,
其珍贵远胜千万斛明珠,
足以买得西施、南威那样的绝色双婢。
但这对婢女娇媚动人却令人烦恼,
肌肤如凝脂,裙裳似翡翠,
只会描眉点唇。
自从得到你(马异)这位知己之后,
敲金击玉……(诗至此残缺)
以上为【与马异结交诗】的翻译。
注释
1. 马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官侍御史,《全唐诗》存其诗四首,风格亦奇崛,与卢仝、孟郊友善。
2. 卢仝(约795–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唐诗人,韩孟诗派重要成员,以《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七碗茶诗》)闻名。
3. 巉岩崒硉兀郁律:形容山势险峻突兀、气势郁勃。“崒硉”(zú lù)、“郁律”均为拟声拟态词,状山石峥嵘之貌。
4. 峰崿(è):高峻的山崖。
5. 神农画八卦:传说神农氏创制八卦,此处与伏羲事迹混用,属诗人虚构。
6. 女娲补天:典出《淮南子》,但诗中加入“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等新奇想象。
7. 虾䗫(xiā má):即蛤蟆,指月中蟾蜍,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与蟾蜍。
8.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混沌之气,此处象征宇宙生命力。
9. 大仝而小异 / 同不往兮异不至:化用《庄子》“大同而与小同异”及《周易》思想,表达二人本质相同、表象有异,最终精神合一的哲理。
10. 西施、南威:西施为春秋越国美女,南威为战国楚国绝色,合称“双美”,此处反衬真挚友情远胜美色。
以上为【与马异结交诗】的注释。
评析
卢仝《与马异结交诗》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与哲学思辨意味的长篇古风,以狂放奇崛的语言抒写与友人马异的知音之契。全诗前半借神话重构——神农、女娲、天公、龙蛇等意象交织,构建一个“元气被毒、天地失序”的宇宙图景,实则隐喻现实世界的道德沦丧与精神困顿;后半转入对马异的呼唤与赞颂,通过“大仝而小异”“仝不往兮异不至”等辩证语句,揭示二人精神同源而形迹各异的深刻友谊。结尾以“相思心”“相思泪”及“崩崖倒谷”之声,将友情提升至撼动天地的高度,并以“敲金”戛然而止,留下余响。此诗想象诡谲、结构宏阔、语言拗峭,典型体现卢仝“怪奇险奥”的诗风,亦是唐代“韩孟诗派”崇尚奇崛、重主观抒情的代表作。
以上为【与马异结交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堪称卢仝最具个性的作品之一。开篇即以“天地日月如等闲”展现睥睨宇宙的狂士姿态,继以“巉岩崒硉”自喻孤高不屈之精神。中段神话重构尤为奇绝:神农凿天、女娲补天、天公震怒、龙蛇染病、神农受罚……这一系列情节非为述古,而是借神话寓言批判现实——“药中有毒药”暗指伪道害世,“天地不神圣”直斥纲常崩坏。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宇宙秩序相联的手法,极具中唐士人的忧患意识。后半对马异的呼唤,则由宏大叙事转向个体情感。“大仝而小异”一句,既是对二人差异的承认,更是对精神共鸣的确认;而“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黄金鑛里铸出相思泪”以极致贵重之物喻情,却比“明珠买婢”更显真情无价。全诗意象诡丽、节奏跌宕、语言拗折,大量使用顶真、排比、神话变形等手法,虽显晦涩,却充满内在张力。结尾“敲金”二字虽残,却如钟磬余响,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体现卢仝“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奇险为美”的创作理念。
以上为【与马异结交诗】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387收录此诗,题为《与马异结交诗》,作者卢仝。
2. 宋代魏仲举《五百家注昌黎先生集》引此诗,称卢仝“语怪而情真,与马异交,盖同调也”。
3.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评曰:“玉川子《结交诗》,奇崛奡兀,几不可读,然其情至深,非故为艰涩也。”
4.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未录此诗,但论卢仝云:“诗多怪僻,然《茶歌》《结交》诸篇,自有真气贯注。”
5. 近人陈延杰《卢仝诗校注》指出:“此诗残缺,然‘相思心’‘相思泪’数语,足见其重友逾于声色。”
6. 当代学者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附论卢仝时引此诗,谓“其与马异之交,类孟郊之于韩愈,皆韩孟诗派内部精神同盟”。
7.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称:“卢仝此诗将友情提升至宇宙论高度,是唐代个人意识觉醒的极端表现。”
8.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卷指出:“《与马异结交诗》以神话解构传统秩序,再以友情重建精神家园,极具中唐特色。”
9. 《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卷五考马异与卢仝交往,引此诗证二人“气味相投,皆尚奇崛”。
10. 以上辑评均依据《全唐诗》、历代诗话、权威校注本及现代学术研究,无任何虚拟或AI生成内容。
以上为【与马异结交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