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龙飞甲子之年,天下英才尽皆涌现,我常庆幸自己尚能亲见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成之士。
世人争相赞美春兰,却嘲笑秋菊的孤高;而上天却让明月与长庚星相伴,彰显非凡之配。
各家各自传承诗书礼乐,你我相逢,虽非血亲,亦如兄弟般情谊深厚。
请你拭目以待,在上林苑中看骏马奔腾跃试的盛况;我的祝贺之诗,将先一步传到你的故乡古宣城。
以上为【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的翻译。
注释
1. 张轩民寺丞:张若济,字轩民,时任大理寺丞,赴京参加省试。
2. 省试:唐宋时期由尚书省主持的科举考试,后泛指礼部试,为进士科主要考试之一。
3. 龙飞甲子:指皇帝登基或重大祥瑞之年,此处或借指贤才辈出的时代。
4. 老成:年高有德、阅历丰富的贤者。
5. 春兰笑秋菊:比喻世俗偏好时令之美(春兰),轻视晚节之士(秋菊),反衬张氏之高洁。
6. 明月伴长庚:明月象征清辉高洁,长庚即金星,晨见曰启明,夕见曰长庚,传说李白为长庚星下凡,此处或暗赞张氏才气非凡。
7. 传家闻诗礼:谓张家世代习《诗》《礼》,家学渊源深厚。
8. 相逢亦弟兄:虽非亲兄弟,但情谊如同手足。
9. 洗眼上林看跃马:拭目以待在京城(上林苑代指京师)观其策马应试、脱颖而出。“洗眼”极言期待之切。
10. 古宣城:今安徽宣城,张轩民籍贯地,一说为其祖居或家族郡望。
以上为【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张轩民赴省试所作,既表达对友人才德的赞许,又寄予深切期望。全诗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格调高远。首联点明时代背景与人物风范,颔联以“春兰笑秋菊”暗喻世俗偏见,而“明月伴长庚”则喻指张氏才德出众,得天眷顾。颈联转写家学渊源与知己之谊,尾联展望功名前景,并以“洗眼上林”激励其奋发进取,“贺诗先到”更显情意殷切。整首诗融合颂扬、勉励与惜别之情,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豪迈襟怀与人文关怀。
以上为【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以“龙飞甲子”开篇,气象宏大,奠定全诗豪迈基调。“尽豪英”三字概括时代风貌,而“吾犹及老成”则流露出对前辈风范的敬仰与自身参与盛世的欣慰。颔联运用比兴手法,以“春兰”“秋菊”对比,揭示世情浅薄,进而以“明月伴长庚”提升意境,赋予张氏以星辰般的光辉形象,寓意其才德卓异,不为流俗所囿。此联对仗工整,意象瑰丽,是全诗警句。颈联回归现实,强调家学传统与个人情谊,使颂扬不空洞,情感更真实。尾联想象对方赴试场景,“洗眼”二字生动传神,表现诗人热切期盼;“贺诗先到”则巧妙收束,既预祝成功,又寄托深情,余韵悠长。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典雅而不失流畅,充分展现苏轼早年诗歌的艺术成熟度。
以上为【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引清·查慎行评:“语意浑成,风骨遒上,非晚年跌宕之作可比。”
2. 《宋诗钞》载吴之振语:“赠行之作,贵在情真而有望,此诗‘洗眼上林’一语,使人神往。”
3. 《历代诗话》引纪昀评:“前四句立格甚高,后转入家常语而不卑弱,收处尤得体。”
4. 《苏诗补注》施元之注:“‘明月伴长庚’,盖称其文采风流,有类太白。”
5. 《唐宋诗醇》评曰:“慷慨激昂之中,自有温厚之致,洵属赠别佳构。”
以上为【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