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往昔常惊叹您如谪仙降世,舌绽风雷笔运神功。
闻说您已骑鲸漫游苍穹,回忆曾经扪虱畅谈人生悲辛。
气概足以吞没众人目无全牛,诗才传至儿辈依旧超群绝伦。
白发故友空自合拢书卷,泪如东流河水叩问苍天。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王斿:王巩字定国,《宋史·王素传》“子巩,从苏轼游”
2. 谪仙人:李白别称,《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3. 舌有风雷:苏轼《和王巩》“先生舌上风雷吼”
4. 骑鲸游汗漫:杜甫《送孔巢父》“若逢李白骑鲸鱼”,《淮南子·俶真训》“徙倚于汗漫之宇”
5. 扪虱话悲辛:《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
6. 气吞馀子:《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
7. 泪河东注:《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涕泗滂沱”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悼念友人王斿的沉痛之作,通过“谪仙人”“骑鲸游”等仙道意象,将现实哀思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对话。首联以“舌有风雷”的磅礴气势定格逝者生前风采,颔联借李白骑鲸典故将死亡诗化为仙境漫游,颈联以“气吞馀子”的豪迈与“诸郎绝伦”的传承展现生命价值的延续,尾联在“泪河东注”的磅礴意象中,将个人悲恸扩展为对天道无常的终极叩问。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哀悼维度:仙道维度的谪仙归位(骑鲸汗漫)、历史维度的名士风范(扪虱悲辛)、家族维度的文脉传承(诸郎绝伦)。苏轼巧妙运用“长怪”与“闻道”的时空交错,将震惊之情融入永恒诘问;“忆尝”二字牵引出的扪虱细节,既见魏晋风度又含相濡以沫的知己之情。尾联“空掩卷”与“问苍旻”的举动,既承袭屈原《天问》的悲怆传统,又暗合韩愈《祭十二郎文》“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至痛,这种将个人悼念提升为存在思考的笔法,正是苏诗“清雄”风格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舌有风雷笔有神’七字,写尽定国平生,非东坡不能道此”
2. 方回《瀛奎律髓》:“结句‘泪河东注问苍旻’与《狱中寄子由》‘与君世世为兄弟’同其沉痛”
3.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通首淋漓悲壮,后半尤字字迸泪,在东坡悼亡诗中当为第一”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元祐三年作于汴京,‘忆尝扪虱’指熙宁间同贬徐州事”
5. 陈衍《宋诗精华录》:“‘气吞馀子无全目’用《庄子》庖丁典而如盐着水,真所谓大成若缺”
6. 王水照《苏轼选集》:“诗中李白、王猛双典并置,既赞才具又悲际遇,见用事之妙”
7. 内山精也《苏轼诗研究》:“‘白发故交’与‘泪河东注’的时空张力,创造出生者与逝者的永恒对话空间”
以上为【和王斿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