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黄鹤悠然联翩翱翔,跟随鸾鸟飞下紫烟。
展翅翱翔万里之遥,来去历经千年时光。
已在青田侧栖息,时而在丹禁前遨游。
莫说空自警惕露水,仍期望能闻达于天。
以上为【鹤】的翻译。
注释
1. 黄鹤:仙鹤别称,《西京杂记》“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
2. 从鸾:追随鸾鸟,传说中仙人的坐骑,《太平御览》“鸾鸟,凤皇佐也”
3. 青田:山名,以产鹤闻名,《永嘉郡记》“有洙沐溪,去青田九里,此中双鹤,年年生于伏卵”
4. 丹禁:帝王宫禁,因墙涂朱色得名,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5. 警露:鹤性机警,闻露滴声即高鸣相警,《风土记》“鸣鹤戒露,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即高鸣相警”
以上为【鹤】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峤咏物寄怀之作,通过仙鹤意象展现士人的仕隐情怀。前两联以“黄鹤联翩”与“来去千年”的时空拓展,勾勒出超逸的仙家气象;后两联通过“青田憩息”与“丹禁遨游”的场所转换,揭示出仕与隐的双重向往。全诗在鹤的物性描写中暗含人格寄托,体现初唐咏物诗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鹤】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李峤作为初唐宫廷诗人的精工笔法。首联“远联翩”与“下紫烟”构成垂直空间的诗意穿梭,既符合鹤舞九天的生物习性,又暗合游仙诗的升遐意象。颔联“一万里”与“几千年”的数字对仗,将鹤的迁徙特性升华为永恒的精神漫游,与庄子“翱翔蓬蒿之间”的逍遥游形成对话。颈联“青田侧”与“丹禁前”的地理对举,巧妙对应着隐逸与仕进的双重人生路径,这种二元结构实为初唐士人“终南捷径”心态的诗化呈现。尾联“莫言空警露”的否定句式,既延续鲍照《舞鹤赋》“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的警觉意象,更通过“犹冀一闻天”的转笔,道出寒士渴求闻达的普遍心理。全诗通过时空维度(千年万里)、色彩搭配(黄鹤紫烟)、声景交融(警露闻天)的多重艺术处理,在四十字间构建起立体的象征世界。
以上为【鹤】的赏析。
辑评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巨山(李峤字)咏物,‘翱翔一万里’二语,已开太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先声”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结句‘犹冀一闻天’,不忘君国,正是初唐体格”
3.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已憩青田侧,时游丹禁前’十字,写尽士人出入仕隐情状,可作《北山移文》注脚”
4. 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李峤《鹤》诗将六朝咏物诗的琐屑转化为盛唐的恢弘,‘来去几千年’的时间感实为唐诗宇宙意识之萌芽”
以上为【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