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生计虽随分,年来迥不同。
穷通槐国梦,得失楚人弓。
世事埋云月,人情过耳风。
陡觉秋萧索,林端叶渐稀。
菊残堪作枕,荷老不成衣。
著句愁诗俗,持螯喜蟹肥。
不作皱眉事,何烦古押衙。
且尝桑落酒,更瀹雨前茶。
风锐霜初结,天寒日易斜。
夜凉清似水,凄切只蛩吟。
唤起离人思,催残懒妇心。
敲梧风淅淅,筛竹月沈沈。
人生期满百,有兴且追游。
白发来非约,青春去莫留。
兔乌双转毂,今古一凭楼。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地不喧车马,萧然一草庐。
曲通樵牧径,正合野人居。
秋老欣禾熟,林寒觉叶疏。
诗骨清臞甚,几如沈隐侯。
自编篱象眼,为护笋猫头。
日有丘园乐,身无世俗愁。
生来疏拙甚,怕与俗流同。
颇识一丁字,宁牵两石弓。
夜敲筛柳月,晓对落花风。
村疃多幽趣,谁言景象稀。
云攲山卸帽,苔长石添衣。
一岁惊春老,千林觉绿肥。
融和天气好,携杖作清游。
景物自消长,禽言或去留。
人登山际寺,花映水边楼。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
景幽诗易得,兴逸酒难醺。
有累营家燕,无心出岫云。
隐迹深村里,年今四十馀。
谩携三寸管,欠读几行书。
爱竹和烟种,移梅带月锄。
何处避炎威,好是幽人屋。
拂拂来清风,苍松间修竹。
坐久细哦诗,惜不疗饥腹。
古今墨客兼骚客,推许黄山甲众山。
三十六峰层汉外,百千万岫乱云间。
炼丹帝往名长在,捣药仙归臼已闲。
结屋俯清溪,萧然迥出奇。
书藏千万卷,梅浸两三枝。
入竹风声细,移花日影迟。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但得此身强健在,明年花甲又从头。
连年客里度生朝,自草新诗慰寂寥。
却喜窗前风景好,梅花初放雪初消。
风紧岸边安钓艇,云浓空里散杨花。
披蓑顶笠携鱼去,遥指前村问酒家。
两岸芦花飞雪絮,一江秋水接银河。
平生不结荣华梦,只把青蓑当绮罗。
爱玄真子吟佳句,笑老姜公用直钩。
一片水乡供活计,四时风月在扁舟。
经行苇荻沙头熟,出没风涛胆气粗。
博得酒归明月夜,呼儿作脍旋批鲈。
醉来要把鹏为饵,夜后长将月作钩。
浮利浮名浑不问,数声欸乃转船头。
系缆旋编新箬笠,喜晴仍晒旧蓑衣。
岸飞柳絮河鲀上,春涨几添一尺肥。
妇作生涯勤杼轴,夫营活计在桑田。
老翁榾柮炉边坐,幼稚檐前负日暄。
战伐已闻初卸甲,耘耔却喜近添丁。
明年小稔应堪望,雪后平畴宿麦青。
四郊䆉稏高低熟,几处连耞澎湃声。
妇饷区区无寸暇,绩麻犹趁月华明。
趁雨足时翻畎亩,插秧遍后便耔耘。
愿天频把甘霖霔,伫看丰年万顷云。
迟日丽时秧刺水,午风暄处麦掀髯。
一村桃杏红如锦,旋数青铜傍酒帘。
林下攲倾茅草屋,门前诘曲竹笆篱。
数声清笛知何处,牛背斜阳牧竖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