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县郭高临紫翠间,泊舟乘兴一跻攀。
荆扬南望无多路,淮楚西来第一山。
僧舍径幽松影合,水祠碑在藓痕斑。
才过中年又晚年,筋骸疲惫眼茫然。
久将清事抛成懒,忽得佳章喜欲颠。
珠浦光寒秋见月,玉田膏润暖生烟。
早登科第占魁名,载笔曾同客两京。
夜静玉堂邀看月,春深丹禁坐闻莺。
才华未及施经济,交谊宁知隔死生。
投老还乡鬓已丝,风流谁说异年时。
数间书屋莺花绕,千里楼船婢妾随。
宝剑每将灯下看,玉箫应向月中吹。
闻说当年谒至尊,布袍藜杖入军门。
六韬适遇风云会,二子皆承雨露恩。
丘陇岂期身遽殁,功勋应与国长存。
忆昔瑶京相见日,许同仙籍注清班。
遽闻驭气游无极,不复焚香授大还。
笙鹤逍遥三岛上,楼台缥缈九霄间。
天近都城暑不炎,晚来凉气雨馀添。
楼台何处秋横笛,机杼邻家夜织缣。
吟对篆烟凭曲几,卧看银汉傍虚檐。
雨馀琼署不知炎,此夕多君逸兴添。
灯下展书横一榻,酒边濡翰扫千缣。
月惊栖鸟争喧树,风约流萤直到檐。
才别南京又北京,客途浑是月馀程。
舟车不觉经行远,冠佩重叨扈从荣。
广陌遍嘶初到马,上林时听旧啼莺。
都门一笑喜相逢,典却春衣酒肆中。
且放襟怀同啸傲,莫将眉宇论穷通。
卧龙蛰后今安在,良马群中久已空。
腊尽重城暮雪残,词垣斋直坐更阑。
金莲光灿青绫夜,宝鼎香飘玉署寒。
阿阁喜同威凤宿,明堂遥睹衮龙盘。
六十难称致仕年,君今独许乐林泉。
近臣殿陛宣恩旨,朝士都门列祖筵。
江带去程辞建业,山迎归棹入临川。
窗户无尘一径深,古松修竹翠阴森。
采花为酒落金粉,挑笋作蔬抽玳簪。
夜月每看祥凤宿,秋风时听老龙吟。
一幅乌纱两鬓丝,令人常想旧容仪。
诗名老去尤推重,药术年来更绝奇。
红杏轩窗春澹澹,绿杨门巷昼迟迟。
风流应不似当年,镜里愁看雪满颠。
博具更无豪客对,酒杯聊共细君传。
久抛租产难供米,旧积房奁尽卖钱。
客边无处寄相思,交谊如君更有谁。
岂独芝兰沾我辈,久将诗礼及吾儿。
斋前曲径稠桑合,门外横桥细柳垂。
年来潘鬓渐成霜,满架牙签总是方。
数转曲栏通鹤径,一披低屋养花房。
贤郎盛暑调汤倦,童子新晴晒药忙。
素耽书法又耽诗,眉宇分明玉雪姿。
共乐琴樽欣有弟,独持门户叹无儿。
数间茆屋风生榻,千亩禾田水坏陂。
梅易飘零松已老,此君交久更多情。
晚凉移榻就林影,秋夜读书来雨声。
劲节岂随时俗态,虚心常结岁寒盟。
林下萧然拔俗姿,难随花柳竞芳时。
秋深风雨邀谁听,岁晚冰霜只自知。
节带粉痕龙骨蜕,叶随清影凤毛披。
拜惠仙墩三尺圆,漆成文采瘦藤穿。
最宜箕踞长松下,又好跏趺绣佛前。
四体但能安即了,寸心尤觉静相便。
皎皎冰轮对客圆,客心相对两堪怜。
清光此夜异常夜,狂兴近年非少年。
弟戍边城劳别梦,儿留乡井望归船。
京国远来将万里,士民欢悦共讴吟。
久钦西伯施仁政,终见东平乐善心。
江带锦城花烂漫,山横剑阁树萧森。
柳拂东风弄晓寒,送君沽酒出长干。
闲身已遂还家乐,直道方知处世难。
云尽匡庐山色好,雪消彭蠡水容宽。
云汉昭回月正中,圣君严祀答苍穹。
冕旒肃肃威仪盛,玉帛煌煌典礼崇。
卤簿香飘凝瑞霭,箫韶声奏度祥风。
黄屋初乘入故乡,悲风曾此醉壶觞。
固知有国因三杰,复恐无人守四方。
丰沛到今何寂寞,风云终古自飞扬。
半百才过一载馀,鬓须如漆美簪裾。
富将诗礼传先业,老向田园乐隐居。
椿桂阴森环第宅,芝兰萌茁满阶除。
昨夜乡人到,家书喜见投。
展开三四读,添却万千愁。
舍弟贫依旧,山妻病未瘳。
闾里共称贤,中途丧所天。
教儿登显仕,抱志卒馀年。
京国舆灵榇,横山入墓阡。
炎方充贡物,颁赐出金门。
外表匏瓜质,中涵雨露恩。
香甘宜作果,坚确可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