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庄渠闻说道其东,忠信惟君独得宗。


廷尉北门重锁钥,青天白日送人龙。

大隐羊城过几寒,两湖三岛怕人看。


欲移枕席无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

平川消息问何如,只有中思是坦途。


奋箑无中生有处,应知有有即无无。

心平灵似水平清,纯正堂前有准铭。


此是中都旧风教,平川传播到洪城。

东廓惟应更有西,兼愁南北规尘迷。


廓清直到廓然处,一握清风老手题。

一握清风弥六合,此风传播到端溪。


无中生有如神速,勿以炎凉间弃携。

天南天北梦难通,春谷风同云谷风。


舒卷乾坤一箑耳,莫教春信断来鸿。

把柄入手便生风,一面摇时面面同。


感应有如躬握吐,翁今握吐即周公。

浮云过目勋华尽,下惠三公定有无。


巾石乞归对怀玉,也应多谢左偏枯。

徒杠欲折问舆梁,定有阴功达上苍。


千人万人行致祝,公侯万代沙村堂。

怅想子山起一经,是谁帮济未成名。


短檠初事人皆笑,宗伯先公独用情。

青说从蓝青过蓝,三洲拜我得无惭。


一朝巷遇三年念,天理沛然人莫参。

良知天理孩提爱,皓皓须从暴濯寻。


非圣厉阶谁自梗,慈湖长啸暮烟深。

远大千言同祝寿,浑沦一体愧全归。


盈亏独有真常在,永命同天共自祈。

桂阳因忆何明府,临武明师迁大姚。


舜日高悬万里照,沙溪复起云南谣。

昔年分部共寅清,翰苑奇游抚上京。


道旧未终随凤翥,白云翘首送君行。

谁人不说文衡山,闻说衡山开我颜。


我有衡山旧精舍,相期月底共追扳。

五川流自一川清,一月光分五水明。


了意悬知川上叟,从今不必读西铭。

天关白日□怀云,赤县神州声易闻。


我欲乘云还岳去,凭公先报祝融君。

鬻蔬养母亦堪怜,曾有东湖识屦钱。


四十不妻妨母食,险□啖鸭已忘天。

金台金陵两都花,曾共松溪玩月华。


郁林贤守开诗卷,三世斯文共一家。

踏月穿云路几千,扣关来问我长年。


故人合是苏耽后,我道全归更问天。

下车谁问百年人,定过桃源一问津。


无侮老成存古训,扬清激浊道之神。

天下一人惟一吾,一吾之外更无吾。


友身自觅真吾看,万物乾坤一是吾。

外臣天贷巢由老,四岳欣逢尧舜仁。


昨夜因公还作梦,梦随公去拜枫宸。

穗城三凤翀天起,五色文章光陆离。


我爱丹心生羽翼,随君直到凤池西。

赠君六字风霆咒,更割罗浮一片云。


肤寸不能生万汇,雷雨之动何欣欣。

莞政宜民有颂声,增江无事民能名。


两贤共有循良绩,他日观风一例评。

堂堂贞节达天庭,小小诗篇何足称。


尽道显扬今有子,立身行道是谁能。

养真慎斋与藤川,三皓同时及我门。


八十头颅事事真,老来赤子心还存。